线下课四大模块:
理解用户——一切商业的起点,都是消费者获益
打磨产品——产品是工具,击穿需求,直达欲望
找到模式——商业如水,奔往高效的方向
打造团队——把团伙打造为团队
模块三:找到模式——万一模式
所谓的成功,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在一个维度上与自己反复死磕,在这个维度上做到极致,例子是日本的煮饭仙人;另一种是在一个维度足够长时引入其他维度,再加上杠杆,取得更多的支持和进步空间,例子是日本外卖玉子屋。所以,把事情重复做好,是可以有模式、流程和方法论的。
不变的人性、生存的规律,动态的结合趋势和变化,就有了一个可以修炼的模式——
万一模式:万(人生赢家)、千(时代)、百(战略)、十(治理)、个(管理)
如同想要得到果实(人生赢家),千(时代)是根,百(战略)是茎,十(治理)是叶子,个(管理)是花朵,讲求基础与层次,而又缺一不可。要获得哪个层级的成功,就要在哪个层级修炼;要获得持久的成功,就要在每个层级上都修炼有成。
——千位:时代(现在最重要的三个时代特征)
所有成功的企业,从本质上来讲都是踏对了时代的节拍。现在的时代,已不是从前的江湖。
1、 流量如水,正在被重新分配
首先,要求我们从消费者、用户的角度跳出,用商家、寻找机会者的眼光看流量的变化(流量提供者到流量应用者)。商业的本质是交换,要找到有交换可能的场所。交换的可能,就是流量,越大越有效越好;场所,就是容纳这些流量的平台。人们的注意力在哪里,哪里就是拥有流量的平台。
从传统线下的地段,到PC时代的官网,再到微博,微信,再到抖音,再到。。。
从流量提供者的角度来看,到平台去的成本越来越低,难度越来越小,普及率越来越高,噪音也越来越大。
在流量平台的不断变化中,总会有流量多,而商家没跟上的情况。在这时,最好的红利,即机会就出现了。
策略:快速追随,可享受短暂供需失衡带来的流量红利;从而能迅速立足,长大。
目的:抓住如水的流量,得到自己的用户,获得长尾。
2、 技术如刀,解放人类时间
我认为技术是对我们最需要的、经常应用的能力的放大与强化,是人类对自己现在与未来生活的塑造与改造。
其一,技术改变的是连接效率,也在逐步消除信息不对称。技术发展带来的趋势是,创造价值PK的是定价权,传递价值的PK的是定倍率;低效的、低成长率的,哪怕初始条件非常好的,也会被逐步淘汰掉。就像有金山银山的富二代,自己能力平庸,日子长了,就不是一个富有的富二代。
第二,技术是人与机器(工具)的分工合作。我们要知道,人自己要做那些事情,要留给机器做哪些事情。人类不要去与机器抢活干,要做自己擅长的东西,才能与机器更好的合作。人类已经探索好、总结好,经过验证,对影响因素了解相对清楚并可控的,就可以留给机器来做。
3、 人口如山,老龄化社会如何应对
人口的结构和变化,一定反映着最大的趋势。据统计,2017年,我国的新生儿比2016年少20%。中国会紧随日本的脚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或者,以后中国会面临比日本现在更大的压力,更多的问题。
首先,从总体上,未来人工成本会不断提高,面对企业的财务报表里不断增加的人工成本,一定要开始寻找对策。
其次,不同级别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会有显著的差异。比如,从一线城市到五六线城市,老年人的占比将逐步增加,会有“奋斗城市”与“养老城市”的区别。
再次,不同行业的人口年龄结构也会有区别。有的行业与岗位会让老年人或者机器替代年轻人,释放他们有效的分配到更合适的岗位。
另外,国家会采取策略引入更多的人口,会有更多的移民来到中国;健康相关产业会发展更好,例如基因技术,慢病管理,膳食锻炼,细胞治疗等。
——百位:战略(对冲运气,让自己大概率成功的方法)
情况不同,战略不同。没有包打天下的战略,只有合适的战略。在商业周期中根据行业所处的情况,在创新期、熊彼特租金期、合法的模仿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基础战略。
1、 创新期
增长红利的行业——基础战略:勇气。需求巨大供给量少的时候,跳进去比想清楚重要得多。例子:卖茶叶蛋的强过造原子弹的,拿剃头刀的强过拿手术刀的。
赢家通吃的行业——基础战略:速度。谁率先突破引爆点谁就能活下去,慢一步就被吃掉(互联网,游戏行业)。例子:微信PK米聊。
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基础战略:科技创新。底蕴深厚、实力强大的才有真正科技创新的可能,科学家结合CEO,创造加应用。例子:以色列,美国东部。
2、 熊彼特租金期(格局已经形成,管理运气的方法)
巨头——基础战略:护城河理论
后起之秀——基础战略:去中心化。P2P,区块链,找到行业的基础核心能力,去掉杠杆,轻装上阵,返璞归真,拓宽用户层。例子:Angel List(众筹),雪球组合(P2P基金)。
3、 合法的模仿期(后发晚起,中国大部分行业)
基础策略1——脱胎于智猪博弈的跟随战略:决不去孵化、教育市场,孵化、教育市场成本高风险大,那样做消耗不起。等市场成熟度高了再进入,直接享受胜利的果实。核心:耐心加等待,损耗少,资源投入有的放矢。例子:在苹果手环推出后,小米推出自己的手环。
基础策略2——对标企业+最佳实践=像素级模仿:找到目前适用的成功道路,马上走同样的路,自己不去开新路。对确定的成功进行快速复制,拿到第一桶金,获得立身之本。核心:选好对标企业,也要积攒自己的核心能力,两手都抓,两手准备。例子:荣耀对标小米。
基础策略3——破风战略:不抢占先机,抢占时机,让第一名去破风,时机成熟时再超越。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核心:耐心的等待与时机的把握。例子:长跑等竞技比赛。
同质化严重的行业策略——差异化:找到诺曼底登陆点,选一个没有占领过的品类,开辟新的战场。核心:奇兵(在对战局有影响的地方选新战场)。例子:在面膜的美容战场上开辟补水战场,在手机的拍照战场上开辟防摔战场。
——十位:治理(结构不对,什么都不对)
治理,就是对组织整体结构、结合方式的把握,是一个黏合个体的框架。如果框架本身有问题,往里填东西,早期也许发展得很好,但是到了一定的时候,框架支撑不住了,就会毁灭性的坍塌,一夜回到解放前,甚至还不如解放前。例如雷士照明,土豆网,严重内耗带来的后果是当事人谁都不愿意承受的。
1、 股权(本质是投票权、收益权的分配)
创业期股权分配的本质是人才(时间、才能、承诺)与资本(资金、资源、关系)的婚姻。对于股权的分配,要遵守的基本原则有:
原则1——大二不独:主导者的股权必须有绝对的优势,但是要保证有一位股东的股权大于20%(保持话语权的同时找到合作者)。股权分配的比例与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贡献挂钩,根据不同的权重计算得出。需要注意的问题:牵线介绍资源的人不能拿股份(介绍资源给代理费);单纯提供想法又不参与实际操作的人不能拿股份(想法不值钱,做法值钱);兼职工作的人不能拿股份(兼职工作的人拿工资、劳务费)。
原则2——先挣后给:给股份也要讲究方法,必须要先做贡献,挣取股份。要逐渐兑现给核心员工的股份(如每年或每月兑现不同比例);要先制定好退出的逻辑(如西少爷条款);用多种方法在股份被稀释时保持创始人的控制权(如一致行动人协议)。
原则3——只增不减(适用于价值不断提升的企业):在股份有变化时,虽然股比是下降的,但股份要一直增加。
2、 合伙人制(合作关系的本质)
用结构而不是说服来解决问题——用合理的结构分配利润。
事业合伙人(如地产项目):总部+项目团队,根据项目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分配。
运营合伙人(如超市连锁、餐厅):总部+运营团队,门店的承诺利润与超额利润进行不同比例的分配。
业务合伙人(如咨询公司):公司(提供品牌与管理)+合伙人(提供专业与影响力),对项目利润进行分成。
管理合伙人(如投资机构):管理合伙人+有限合伙人,根据不同的收益情况分配利润。
合伙人本质是激励相容,为员工的责任支付工资,业绩支付奖金,潜力支付股票。员工的位置不是由上司决定的,而是由自己决定的。治理者要根据员工的态度和表现选择合适位置,并给与相应的报酬:是朝九晚五的劳动者(工资为主),是将来会受提拔的奋斗者(奖金为主),还是生死与共的合伙人(股票为主)?在大框架的搭建与治理时,切忌过分干预,治理者的任务只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商业如水,奔往高效的方向。我们时刻身处商业世界中,而在大多数时间里没有睁开眼睛好好打量它,理解它。润总说站在一楼看城市,看到的是垃圾与违章;站在十楼看城市,看到的是停车的空位与商店;站在一百楼看城市,看的是整个城市的规划。我们要回到一楼去做事情,但是必须把眼界停在一百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