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从立春开始到立夏结束。分农历正月孟春(包含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农历二月仲春(包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 和农历三月(包含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
从冬至开始,太阳从相对北半球来说最远端的南回归线,慢慢向赤道运动。冬至一阳生,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照射开始增加,但是地表温度变化却是滞后的,到大寒节气才到达最冷,冰天坼地。过了大寒,北半球得到的阳光逐渐增多,地表温度也开始慢慢回升。从立春这个节气开始,地气松动,土壤里水气增多了,播种在地里的种子会等待着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条件以萌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陈并不是陈旧的意思,而是布列的意思,是这个字的本义。
春天主木,主生。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草木萌生出新的枝叶,含苞待放,自然界一片生气盎然。人与天地相感,也能够感受到一种生命力的萌生。春天里人应该晚睡早起,在春天的和风煦日里在户外活动,呼吸春天的气息。人在春天里要把头发披开,不要穿紧身的衣服,使自己的身体得到舒展。出生/给予/奖赏这些行为都顺乎了自然界在春天的规律,而杀伐/夺取/惩戒这些行为与自然界在春天的规律相反。人要顺应天地,要多做顺乎自然规律的事情,才是真正懂得了养生之道。
春天里发陈的生命力是如此强大,就像石头下面的一粒种子发芽,幼芽虽然看起来稚嫩,却能顶开上面的石头破土而出。人如果在春天里生命力没有得到舒展,容易伤到肝气,或者肝气上逆易怒/血压增高, 或者肝气郁滞,到夏天气候一突变,身体就容易感寒而拉肚子。总之,春天里如果生发得不够,就不能提供给生命在夏天里长养的基础。
《遵生八笺》给了春天摄生的事项,现列在下面,后面如有需要再加解释:
1. “天气寒喧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就是说老人们的体质弱,春天咋暖还寒,容易感受风寒,所以遇暖减衣要慎重。最好在冬春之交的季节里多穿几重衣服,这样脱去一层衣服还有一层衣服护住身体。万不可使贴身衣服单薄,这样外面即使有厚衣,也会因为里面空虚,从而风寒突破单衣而钻入身体感寒。
2. 饮酒不可过多,不吃难消化的食物,尤其过节期间,饮食要有所节制,不因图一口之快,而成积食,病或由此而起。
3. “春日融合,当眺园林庭阁虚敞之处,用摅滞怀,不可兀坐一升他郁”就是说在春益盎然的日子里,在公园里走走,多眺望公园里空旷的地方,用以抒发郁滞的情怀。要多走动,不可在公园里坐着时间太长,以生郁滞。
4. “肝木味酸,木能胜土,土属脾土,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春主木,食酸补肝可以助肝气生发,也可能导致春天肝气生发过头,而克制土气,出现脾胃方面的问题,从而食欲不佳或者消化不良。所以要多吃甘味食物以助脾气。今年是已亥年,根据五运六气理论,己代表土不足,亥代表厥阴风木司天,脾胃不好的人或者老年人会感受比较明显。
5. “春阳初生,万物发萌,正月二月间,咋寒咋热,高年之人,多有宿疾,春气所攻,则精神昏倦,宿病发动。又兼去冬以来,拥炉熏衣,啖炙饮煿,成积至春,因而发泄,致体热头昏,壅膈涎嗽,四肢倦怠,腰脚无力,皆冬所蓄之疾。”这是说,身体上有老毛病的老人在春天咋寒咋热的春气鼓动下,身体里的宿疾可能会被引动;或者是在冬天里穿得过暖/暖气开的过旺又吃了很多火性的食物的老人,有火积在身体里,到春天也会在春气的鼓动之下,要暄泄出来,而导致身体体表感觉热,清阳不升而头昏,胸膈不畅而痰涎涌动,阳气不达四肢而倦怠无力。后者可以调节饮食,用消风和气,凉膈化痰的方法调养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