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逐字稿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神器:讯飞语记:自动识别语音转换成文字。
于是乎只要是方便说话的场合,我都会简单快速地用讯飞语记,把想说的话记录下来。比如说微信聊天,比如说简书写文章。
但是最近也发现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文章写得越来越口水。深刻反思,是不是最近的思考太不足呢?
回忆以前写文章的过程——虽然用的是键盘,并不是拿纸笔——但共通点是,敲键盘的过程中,会有一点时间延迟。这个延迟过程中,大脑在思考,思考怎样的表述,更能够贴合心境。思考正在表述的问题,有没有更深的可能性去挖掘。
语音直接转化成文字,确实是节省了不少的时间,但前提是,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表述的是什么。
这几天写读书清单也有这样的感觉。以前看书是把感悟随手就写在书本上,现在会想着要把文字转到简书上。边看书,边用讯飞语记记录的方式,和先记在书本上,再用讯飞语记转到简书上。后者看起来是多了一个步骤,但是最终的语言出来却明显精炼了很多。因为再次的输出,意味着再次的思考。
工具的发明是为了方便我们的生活,但是如果盲目地、不分情况地去使用工具,也许,荒废的是我们的大脑。
讯飞语记真的是个很好的工具,尤其在赶时间或者明确知道自己想说什么的情况下。
但就写文章而言,纸笔和键盘,也许才是我们的好朋友。
如果你心有所悟,请不要说出来,把它写下来吧!
P.S.
这篇文章我依然是用讯飞语记写的。因为这些话我昨晚就在思考,也因为天冷了,不想打键盘。当然了,大概跟时间有点紧张也有关系吧。
所以你看,说的再多自己也未必都能做得到。
突然想起以前看到一个故事,温水煮青蛙。
把一只青蛙放在热水里面,它会第一时间跳出来。把它放在冷水里面,慢慢的加热,它就会不知不觉中被烫死。
但是据说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版本。
青蛙清楚地知道人类在给水加热,它心想:愚蠢的人类,我只是趁水不热的时候多待一会,等到水热了我就会跳走的。
然后等水真的开始热的时候,它鼓足力气准备跳出去,这才发现,随着水温的增加,它的大腿肌肉已经开始溶解,再也没有跳出去的力量了。
不知道,我们,又是哪一只青蛙呢?
为什么会突然写这个故事?这跟前文有什么关系吗?在使用讯飞语音的我,也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啊。
所以看来,像我这样脑洞比较奇葩的人,想写作,还是认认真真用键盘比较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