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谨献给认真生活,奋斗不息的所有人——题记
2010年。年近40的李俪安,是某十八线小城的国企职工。上班对于她来说太过悠闲,已经到了这把年纪,老公也挺能挣钱,实在不必和单位上的那群人再竞争。岁月在她脸上没有留下太多痕迹,她也永远是素面朝天的。即便是不认识她的人,在见到她时的第一反应也会是:“这个女人现在都这么美,年轻时一定更漂亮。”
中午下班的路上,她望着来来往往的车辆,竟有几秒钟的愣神。迎面走来了一个同事,笑着和她打了招呼,她们聊了两句关于孩子的话,就走向了回家的方向。
“十几二十年前我不会是这样的。”俪安的心里无数次闪过这样的念头。小区里的住户都是多年的邻居,俪安和父母的家也就隔着一条马路。从小看着她长大的叔叔阿姨都老了,这也是俪安不愿意见到的。确切地说,自从十多年前的发生的一件看似偶然的事后,她就活得像行尸走肉一般,再也不愿认真生活。
对了,俪安和妹妹俪平、姐姐美宜全家都在父母家吃饭,老人家喜欢热闹,也希望她们姐妹,以及四个孩子增进感情。几乎所有孩子都认为自己的父母是天底下最好的父母,尤其是被偏爱的那个。这些道理用在俪安身上再合适不过。至于其他人怎么想,就不得而知了。
俪安的丈夫傅建设是一个黑瘦的矮个子,忙碌的工作让他疲惫不堪,只想快些休息。和妻子不同,他是一个无比现实的男人,也喜欢这种忙碌而充实的生活——只要有可观的的收益。他可以适应在妻子看来艰辛无比的环境,因为如果一个人生来就处于坎坷的境地中,就可以应付来自生活的任何一点刁难。虽然俪安嘴上不说,但是这是她最欣赏丈夫的一点。此时,他锁了刚买的本田汽车,快步向岳母家走去。
汽车的鸣笛声音在俪安背后响起,姐姐一家也回来了。三年前,姐夫王高峰升任了公司副经理,姐姐在俪安面前就变成了一副颐指气使的模样。美宜没有俪安漂亮,从小也被寄养在乡下的外公外婆家。她对两个妹妹的感情相当复杂,一方面,血浓于水的紧密连接,让她对她们有着亲近感;另一方面,她心中无时无刻不在嫉妒着俪安,也极度怨恨着父母:为什么他们可以将妹妹留在身边,却一定要狠心将她送到条件艰苦的乡下?这个问题她至今也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对家人的怨恨却日益在她心中根深蒂固。
新月下车了,并不热情地朝俪安喊了一声二姨。俪安一如既往地对她报以亲人该有的热切关心,笑得真诚。她一把挽住新月的胳膊,和她一起走上了楼。开门的是保姆陈阿姨,俪安的母亲见两个女儿这么亲密,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在她的印象里,这才是一家人应有的样子。
俪安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兰熙和兰心。两人正在上初中,学校抓得紧,家长也放心。“兰熙,我只能送你到这儿,再送你爸妈就发现了。”后桌的张某人刹住车,小心地扶她下来。兰熙火速上了妹妹的电动车,正准备进小区时,张某人突然叫住了她们,将兰熙长年系的那条丝巾整理好,以便遮住从左脸到脖子那一大片烫伤的红痕。兰心不怀好意地看着“举止亲密”的两人,心里却着实为姐姐高兴。
走到外婆家门口,她们和父亲碰了个面对面。三人谁也不愿主动敲门,只能划拳决定。最后,结果表明,兰熙该承担这个任务。他们收敛了脸上的笑意,尽量平和地进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