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谈谈时间管理对我产生的一个巨大人生转折点影响吧——
2016,我思想发生天翻地覆的一年,我不停地思索我前进的方向。
大一的时候,我奋发努力地学习,后面在学长地指点以及书籍、博文的影响下,我发觉成绩好并不能让我找到好工作,并且我发现“学霸们”貌似就那样(后来发现他们并不是学霸,只是多花点时间背考前复习资料罢了)。于是我开始走上了另一条路——努力地写代码,这是在凭着感觉走上的一条路,并没有经过什么严谨地思考,并且那时候地我也没有独立思考地能力(现在的我正在不断打磨自己的心智,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大一下学期奋力写代码,一直持续到了大二上学期,屏蔽自己在一个自己的世界里,仿佛隔绝了自己与外界地联系。技术也得到了一定地进步,也渐渐开始有了起色。
一眨眼,2016来了,随着不断地阅览书籍,我的心智也开始慢慢地成长,我也渐渐地开始打开自己的世界大门,吸收外界的知识。知识、观点纷繁复杂,我谨慎地前行。
在2016上半年的时候,主要时间时间还是用在写代码,但是内心却是无比地焦虑,我会成为码农吗?我的道路正确吗?我...?,无数个问题萦绕在我的心头。侥幸地我,在暑期离开了学校,踏入了社会,似乎很多心结都在一个一个的被打开,很多的比我年长的人都在帮助我这个骚年。但是这也为我后来的时间分散埋下了隐患——因为我明白了,事业不止于技术。
2016下半年,也就是大三上学习,我开始分心了,开始分时间到office工具、自媒体等,我渐渐就发现我在技术上的花费地时间减少了,但是我却清楚自己少了多少时间。一次偶然地机会了解到并开始了时间记录,我发现我每天花在写代码上面的时间竟然仅仅只有3个小时左右,其它闲杂的学习也占了3个小时(一天有效学习时间7小时左右),我的天啦,这是要找死的节奏。
于是赶忙改了过来,并且随着不断地阅读书籍,自己的心智开始成长,发现“事业不止于技术”这句话并没有错,只不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聚焦点不同罢了,我现在正处事业的起步阶段,应该多花时间打磨自己的专业技能,其它的不要花过多时间涉猎,根据需求来学习或者看情况略微花小部分时间就可以了。
至于学校老师说的码农的定义——好好看课本,认真听课的学生就不是码农;天天逃课写代码的就是码农。我也渐渐开始有了新的认识,老师说的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正确的,码农就是只会照猫画虎罢了、丝毫不了解原理、代码凌乱、毫无工程化和性能可言,但是如果认真写代码并思考、根据实际需求来专研相关的原理,那就不叫是码农,并且每个写代码的都是从码农过来的,除非你是天才。如果只是在背课本却丝毫不进行实际运作,是不可能真真正正理解透侧的,那种人就是典型的”书生吧”——“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或许可以用来形容老师心目中的那些好学生。
现在的我,开始在确定自己的人生航向,不断聚焦,不再被信息给淹没了——与自己的目标无关的丢弃,离自己太远的事情就丢了,没有太大长期价值的事情就不管了,精要自己的人生。
2.
现在来谈谈时间管理,我目前是如何做的吧。
先要认识自己。
刚开始进行时间管理的时候,就是通过将自己每天24小时的时间花费通过本子记录下来,来正确的认识自己做每件事情需要花费的时间,以及时间的花费情况(这样就可以减少没用的时间花费,用来提升自己)。其实我现在也是这样做的,暂时还没有更换其它的记录方式——比如说柳比耶夫的时间记录法则、以及其它的,因为暂时够用,并且没有发现什么更适合自己的方式。
通过记录就会发现,其实自己每天有效工作的时间并没有多长,那就是时候开始精要自己的人生了,将时间花在对自己有长远价值的事情上面,而不要被眼前的短期利益所诱惑了。与此同时,你要计算完成不同种类的事情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刚开始你肯定会怀疑这个记录有用么?这么紧会不会让自己太累?不要怀疑,也不要死逼自己,客观记录就好,你经过多次记录之后,你就会发现你每次做同样的事情所花费的时间基本上是会在一个值上下进行波动的。这样你就做到了认识自己了。
认识自己了之后,你每次做完同样的事情算下时间,和以往的时间进行对比,你就会发现自己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也要做出相应的对策。
记录实际的同时,要顺便计算下自己的每周能够抽出的学习时间是多少。每天小结一下,看看有没有时间浪费了等等,然后写下来对策,可以明天立刻执行改变的就做,要不用到一周总结来指导自己下次的行动。
认识自己以及计算出每周的学习时间对下一步的规划是相当重要的。
3.
然后来规划自己的时间。
我现在暂时还只能做到周规划,至于年规划这个能力等级我暂时还没有达到。
首先平时就要搜集自己准备要做的事情,如果有截止日期的话,也要加上,然后记录到本子上或者TODO软件上面,我使用的是——奇妙清单、进行记录的。
分类的话,你自己根据自己的需求的。但是“保质期产品”这个分类肯定是必须的,因为有的待办事项是有截止日期的。
然后每周抽个时间计划下周的事情——根据每周的学习时间以及做每件事情的大概时间估计来进行规划,上一步中的认识自己对于用来预估自己做每件事情的大概时间是非常有用的。但是生活肯定不可能总是做一样的事情,总可能做一些没做过的事情,那就大概预估下嘛,错了也没关系,下次就有经验了嘛。
在计划的时候,有一点要特别地注意,一定不要卡死自己,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写一篇文章需要大概一个小时嘛,但是难免会有意外呀,所以一定要给自己的计划预留缓冲区,多计划50%左右的时间,这样或许完成得更好,并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应对突发情况。
4.
反思总结上周的情况,并给出下一步改进行动方法——上周有哪些时间浪费在一些没有回报的事情上呀,可不可以用来做些其它有意义的事情呢?哪件事情的预估时间出现了问题,为什么呀,是不是没有正确认识自己呀?。
我是SPxiaomin,一个只要有必要就决不吝于学习和改变的IT小处男,一起加油,愿生活更加美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