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错综复杂的大环境面前,
守住财富,达成既定目标,
极为考验我们的趋势思维和长期思维,
毕竟我们不只是过某一天,
而是过一辈子——
可能长达100年的一辈子。
那这种趋势思维到底有多重要呢?
听两个故事呀~
故 事 一
1990年,大姨家闺女3岁,小姨家闺女1岁。
某天,大姨和小姨商量每年帮闺女存个压岁钱,
每年存3000元,存10年。
这一年,我国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是10.98%,
保险可以锁定的终身利率是8.8%
大姨想,银行存款利率高,存银行!
小姨想,保险利率虽低,但未来每年都有,存保险!
此后,我国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从10.98%,
一路降到1.5%。
姐姐的压岁钱账户,
每年利息都在减少。
因为太容易取,又经常被挪动,
某天,大姨全家出游,
这笔钱当做旅游经费花掉了,
到姐姐30岁时,账户里空空如也。
妹妹的保单,
每年结算利率都有8.8%,利滚利,
到她28岁时,账户里不知不觉竟有21万元。
小姨把保单投保人改为妹妹,
这个21万就成了妹妹的个人资产。
妹妹在外地读大学时,
每次回家,从容地坐飞机而不用挤绿皮车,
不用为薪酬而选不喜欢的工作,
不用为财富嫁给不如意的郎君,
可进可退,可攻可守。
故 事 二
2020年,姐姐32岁,妹妹30岁。
姐妹俩已经工作啦,都打算给自己存笔养老金,
每年存10万,存10年。
这一年,我国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是1.5%,
银行理财收益率是4%(非保本),
保险可以锁定的终身利率是3.5%-4.025%。
姐姐想,银行理财流动性好,每年还有4%收益,
机会好的时候,我还能投资赚多一点。
保险存进去前几年都不能动,不划算不划算。
于是,姐姐每年腾10万元作养老规划,坚持10年,
一部分买银行理财,一部分做基金定投,一部分炒股。
这期间,投资收益时高时低,
到60岁时本息和188万。
(姐姐45岁-59岁间投资收益率模拟)
但60岁时,这188万放哪呢?
起初,姐姐还能做高风险投资,
只是每年能花的养老金,
随着投资收益波动而波动,时多时少。
后来,姐姐年纪越来越大,
80岁那年,姐姐放弃高风险高收益投资,
把手里剩下的80万,全都存进银行。
但这时,我国早就进入了零利率时代,
就像2020年的美国、日本和欧盟一样,
姐姐存在银行的钱,没有任何利息,
只能每年取本金,每年取10万,8年就取完了。
妹妹则想着,银行理财收益不稳定,
每年我都要花心思给这笔钱挪个窝,
到时未来利率又下降可怎么办?
况且,我在投资上没什么天赋,
以前投的钱也被割韭菜了,
养老的钱我可不冒这风险,
而且与其花这个心思,
不如把心思花在好好工作精进专业赚更多本钱。
于是,妹妹安安心心把钱存进年金险里,如下图所示:
(妹妹存的年金险,写进合同,确定可得)
妹妹当初存的10万10年,
这些年间完全不用花时间精力打理,
到她60岁时,已悄然增加到224万。
从这个养老金账户里,妹妹每年领8.9万元,
活多久领多久,
即便她一直领到100岁,账户里都还剩125万元。
也就是说,除了每年领8.9万元,
账户里还有100万-230万,随时可提取。
在第二个故事里,
姐妹俩都把握住少子老龄化的趋势,
提早为自己规划好了养老金,
做到专款专用。
但与姐姐不同的是,
妹妹还把握住了利率下行的趋势,
用能锁定终身复利的年金险,
为自己做好了养老规划,
从而拥有终身稳定现金流,
享有更加从容淡定的老年生活。
当然,比起身边那些,
既没把握少子老龄化趋势,
又没把握利率下行趋势的闺蜜们,
她们属于时代的幸运儿。
毕竟,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