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靠选品,三分靠运营”,相信从事跨境电商亚马逊的卖家朋友都体会颇深,选择一款合适的产品对于后期爆款打造至关重要--“选择大于努力”。
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产品呢?
1、刚需致胜,没有市场的产品注定失败。
从亚马逊运营角度出发,产品的功能需求大于产品的外观颜色尺码款式等偏个性化的需求。比如功能性的产品,亚马逊平台热销的厨房计时器。而另一类产品呢,比如服装、饰品都是偏向个性化选择的产品,客户需求喜欢不同,意味着同一款产品要备多个SKU库存,容易造成库存积压,同时难以聚焦客户,不利于打造爆款。
在亚马逊平台,best seller日出千单的热销产品通常是竞争红海,有些还有大品牌把持,不知名的中小卖家很难占有一席之地,选品中需要避开这些产品。如果选择冷门产品,虽然没什么竞争,但没有市场根本卖不动,同样也是失败的选品。
因此,最好选择偏冷门的功能性产品,既不是热门产品,但也绝不是冷门产品。
2、田忌赛马,在竞争中获胜。
亚马逊平台消费者对价格不敏感,对质量要求高一些。在选品时,盲目追求高质量意味着高成本。我们需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选择利润空间足够大,质量可接受的产品,同时需要考虑产品的包装,尺寸和重量,这些都涉及到成本。
3、远离侵权,确保账号安全和长期稳定。
对于侵权,亚马逊一直都是零容忍的,任何关于商标、专利和版权的侵权都将是不定时炸弹,轻则下架产品,重则封店甚至赔偿,比如3米长度写成3M就是商标侵权。有些有版权的图案也不能出现在产品上。因此产品图片最好自己拍摄,至少可以避免图片侵权,否则都会涉及到盗图。
也要避开高危侵权产品,比如迪士尼,比基尼,乐高玩具,婚纱,苹果周边产品,万圣节面具等等。
选品时尽可能预防:
咨询供应商,看供应商的态度和反馈,多方验证。如果供应商100%确是自己的研发专利产品,侵权的可能性比较小。如果供应商模拟两可或者说国内申请了专利,但是国外没有申请,就需要自己求证,或者直接放弃该产品。
多看一些关于知识产权的报道,多和卖家交流,同时在选品和运营中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和投机心理。
同时规避平台禁卖类目,高门槛产品比如玩具母婴用品需提供CPC认证,电子产品需提供UL认证。
在选品过程中,还要注重一些细节:
1、产品售价: 通常USD15-50这个区间相对比较合适,亚马逊是打造爆款模式,聚焦客户,拓展销量。此价格区间为甜蜜区,消费者不是很敏感,很容易产生即兴消费。从卖家方面考虑,投入不会很大,行业通常的拿货成本在15-20元左右,风险可控,船小好调头。尤其创业需要具备小成本试错和低成本创业意识。
2、高利润:平台上当前卖家的售价区间,通过best sellers榜单以及前三页关键词搜索结果查看,一般产品毛利率在30%左右,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如果毛利率偏低,但利润绝对值可接受。同时还要考虑投资回报率,比如供应商备货周期长,产品必须海运。包括竞争的红海产品,都不在选品考虑范围之内。
3、小而轻的产品
一般而言,10元产品重量控制在100克内,20元产品重量控制在200g内,选择相对偏冷门的产品,偏冷门不等于热门,也绝对不等于冷门。销量测试best sellers日出订单在50左右,如果进入前20名可能有20单左右。如果选取3-5款这样的产品,每月可实现3-5万利润。
4、选择更新季节慢或季节性不明显的产品
季节性明显产品比如圣诞产品,整个销售期只有2个月左右,其他时间完全没有销量,会造成大量的库存积压。更新换代明显的产品比如手机壳,每年手机都会出新款,相应地会推出大量新款手机壳,去年积压的老款估计得清仓处理了。
5、功能单一产品
6、不易碎,不易变质的产品。比如玻璃杯,运输过程中容易破碎,食品类产品有保质期,也是亚马逊平台上管控很严的产品。
7、选品不要有大品牌把持。除了大品牌,还有亚马逊平台品牌,都需要提前了解。
8、产品富有想象力。
比如一支笔比较单调,但是如果一支笔配上几只笔芯,搭配套餐,小礼品等,这些小小的差异化都会有不错的成效,拉开和竞争者的差距。
9、产品的尺寸和重量。
产品采购价只是产品成本的一个方面,尺寸和重量运输成本,亚马逊FBA仓储费,配送费等都要进行核算。
总而言之,亚马逊平台规则相对公平严格,最本质的竞争回归产品本身,需要精细化选品,精细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