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从大剧院出来,见月色好便去长安街上骑车,宽敞的马路,明亮的灯光,骑车旅行的朋友们朝圣般在天安门前拍照。
你看,北京不也有骑车很舒服的地方?
一
两个月后我再次离开成都的时候,大概会想起15年9月在那的最后一天,觉得返回北京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并不是觉得会长留在北京,只是这缘分也不该在毕业的那一刻就断了。
我的同学读研居多,海淀区里各大学校几乎都有同学在,每次去各学校找他们聊起校园生活,仿佛自己从未离开学校,我的校园也不再拘于一所交大,而是整个海淀。自己虽然早早决定不读研,但对于三五个朋友在一个实验室中钻研争论一个课题的场面还是按耐不住的向往。
前几天和葱神思雨回了趟阿里拌面,说道的故事总是反反复复的那些,言笑的梗一次一次还是引人发笑,揭人伤疤,坦白自己。然而过去的六年里我却欺骗了同学们好多事,离别之际向大家真诚的坦白:我投篮不准,臂展也没那么长,那时的我不是蓝色的,名字也没有复姓上官名欧阳,我就是普普通通的叫布莱克,擅长嗑瓜子,骑车很稳。
二
初见9zdata是在14年9月,笔试面试过程早已忘了,就记得娟姐说了句我也是交大毕业的,以后就是你的学姐了,颇有一副大佬收小弟的架势。
过了一会她带了个人进来,介绍说这是我们傅总。
我当时内心:哦,副总。
然后又介绍说他也是交大毕业的,就叫他傅学长吧。
我内心:副学长???
后来我们私下里叫他教练(出自《灌篮高手》“教练,我要打篮球”的梗。),因为16年5月开始负责logv项目后几乎每天都去办公室交流设计,教练的经验与聪明使得他总能有新点子冒出,颇有些“教练,教我做项目”的意味,故有此称。
那时候自己还是个彻彻底底的行外人,最开心的是解决了一些普通的问题后,留下一个疑难杂症然后屁颠颠的跟着娟姐去寻找解决方案。好多次娟姐最后都会去找坤哥确认,我心想这就是传说中的大牛了吧。那时坤哥交流完后还会对人说一句深受启发,自己每次获得一句深受启发后,总是面不改色,内心窃喜。
在提出离开的时候,我内心是有愧的。因为之前有一次和娟姐吃饭,娟姐说了自己将来的梦想就是想开一家从头到尾属于自己的咖啡店,我当时便在心里默默许了个承诺,如果要离开,得先喝上一杯娟姐的咖啡,虽然没有说出口,但毕竟也是承诺。后来坤哥找我聊了一次,聊到娟姐得知我要走的消息时,并没有责怪我,反而责怪自己没有带好团队迅速成长。请娟姐不要再有这样的想法,对比我其他许多同学的经历,你们已经做得很棒了。
这次谈话也让我见到了坤哥情深义重的一面,之前印象深刻的是坤哥敲命令时的优雅,在北戴河独自扔瓶子玩的孩子气,还有第一次和坤哥吃饭的那回,教练娟姐都在,教练总是能提起有趣的话头,大家聊起了坤哥结婚,娟姐和强哥在坤哥的婚礼上喝得酩酊大醉,还引起了女方家属的误会,三个人笑得酣畅淋漓,满脸幸福。如果自己未来真敢走出那一步,那一定是受到了你们的影响,这些平淡热血的兄弟故事。
上一次结束实习离开的时候,我和娟姐打了个赌,猜当时项目的总用户数,赌一个冰淇淋,三个月后自己拿着一个冰淇淋又回来了,和娟姐聊了一下午那几个月的经历。这一次,不用说总用户数,即便是最近一周每天的天用户数,自己也能背出来,这大概就是这两年的成长吧。走之前坤哥又提到了,如果将来规模壮大了,开了个杭州分部,说不定又可以拿着个冰淇淋,和大家坐下来聊起这些年的故事。
诸君珍重,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三
终究还是喜欢早饭能吃上一碗清清爽爽的面条。
在想解馋的时候,我会选择天水臊子面,陕西的biangbiang面和油泼面,新疆的炒面片,但家乡清清爽爽的面条是天天作早饭也不会厌的。
北京作为各地饮食的汇集地,吸引我的真是不少:山东天津的煎饼,西域的各色清真面条,川渝的火锅与小面,湖南的米线小龙虾,潮汕的牛肉和砂锅粥,东北的饺子和春饼。然后最近这大半年,每天中午吃的却都是一位嵊州阿姨做的家常菜,因为回家的路是不用做选择的。
可能一辈子最难变的,还是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