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是印度知名大导演阿尔米·汗执导并参演,达席尔·萨法瑞,塔奈·切赫达,维品·沙尔马等主演的一部儿童剧情型电影。这部电影在2007年12月就已经上映了,而我是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最近才看到的,真是“相见恨晚”呀!
影片一开始给我们呈现了印度一个四口之家的日常生活,爸爸每日在外奔波,辛苦工作。妈妈在家任劳任怨照顾孩子们的日常起居。这是一个普通又标准的严父慈母家庭。哥哥尤汗成绩优异,各方面都表现突出,不用父母操心,是我们常常念叨的“别人家的孩子”。而我们的男主角(家中的弟弟)8岁的小男孩伊桑,他调皮、倔强、爱给老师家长惹麻烦,在周围人的眼里懒惰、爱撒谎、不喜欢学习、爱打架,简直就是让老师和家长头痛的“问题学生”。然而,这样一个不被待见的孩子,他的内心却是如此丰富多彩,在他的眼睛里,世界神秘可爱、充满色彩,他喜欢天空、白云、飞鸟、河流、小鱼。他在自己的世界里其乐无穷,别人又如何会懂。聪明的伊桑喜欢用画笔,将这些美好的事物和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在他的图画里藏着一个美丽新世界,可是就算是最亲密的家人,也无法理解他的奇思妙想,这是一个不被理解的孤独的灵魂。
尽管常常被老师指责、惩罚,被邻居投诉,被爸妈骂,但伊桑仍然活泼开朗,和温柔的妈妈聊天,与疼爱他的哥哥一起玩、钻进爸爸的怀里撒娇,问出差归来的爸爸要礼物。生活虽不那么完美,但是一家人亲密无间,生活幸福!
时间一天天过去,学校的生活对伊桑来说越来越难以应付,他听不懂老师的指令、做不出考试的试题。老师觉得他是故意捣乱,常常罚他站走廊,大家都嘲笑他。渐渐地,伊桑越来越害怕老师、害怕学习,害怕学校,最后,他不得不央求哥哥帮忙谎编请假条逃学了。独自一人走在人来人往热闹的大街上,那小小的身影是如此孤单寂寞。
逃学的事情还是被爸爸发现了,盛怒之后的他动手打了伊桑。小小的人儿试图辩解:“我不是不努力,只是我真的不懂,那些字母好像在跳舞……” 此时有谁愿意静下心来,听听一个孩子内心的呐喊。更糟糕的是学校也提出不再接收成绩差得离谱的伊桑。爸爸妈妈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伤心之余,束手无策的爸爸决定送伊桑去寄宿学校。我想此时此刻,大部分的家长,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都会像伊桑的爸爸一样,觉得是孩子太调皮了,太任性,需要更严格的管制,认为自己黔驴技穷再也无能为力,把孩子的教育托付给他人(老师或是教育机构)。他们没有尝试着去了解孩子,更没有去深入地思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看到这里,我被触动了。伊桑的父母,与我们中国孩子的父母是多么的相像,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成绩依然是衡量孩子的主要标准,分数排名依然是考核的主旋律。自己的尊严和面子比孩子的快乐更重要。有谁会注意到一个“问题儿童”的“天才思维”? 做为一个80后的妈妈,我的育儿理念并不守旧,我明白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幸福快乐的成长,拥有独立健全的人格。然而在以成绩论英雄的教学体制下,我内心矛盾重重,一边心疼孩子课业的繁重,内心却依然希望孩子的成绩能够好一点,分数能够高一点(虽然我从未这样要求孩子),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呀!是的,有多少人真正在意,我们幼小的孩子,面对学业的重压,他人的嘲笑,心理的窘迫,他们的内心有哪些挣扎与呐喊?身为父母,应该怎样陪伴我们的孩子?怎样辅助孩子,为他们解决成长中的需求和困难?
伊桑得知自己要被送去寄宿学校,非常害怕,他从未离开过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家,内心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他哭泣、哀求,可是无计可施的爸爸态度坚决、妈妈虽然很心疼孩子,可是一向温柔软弱的她也不敢对丈夫的决定提出异议。父母的权威如此巨大,一个8岁的孩子如何抵抗?最终伊桑还是被送进了寄宿学校。望着父母远去的身影,伊桑默默流泪,他低下头,异常沉默,此刻,孩子一定很孤独、绝望吧?觉得爸爸妈妈不爱他了吧?看到这里禁不住泪流满面……
回程的车上,妈妈痛哭失声,她又伤心又委屈地说:“我做得还不够多吗?爸爸说:“这不是你的错。” 那一瞬间,他们都觉得为了孩子我们做了这么多,可孩子还是这么的不争气。他们不知道,也没发现孩子为什么会这样?电影的前几分钟,特意给了妈妈很多特写镜头(每个早晨忙忙碌碌的叫孩子起床、准备早餐,送孩子出门上学,送先生出门上班),每天都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为家庭、为孩子做了很多。看到这里我心里一阵阵的疼,在伊桑妈妈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就是我每天的生活写照。此刻伊桑妈妈对自己的价值产生了强烈的怀疑,她深深的自责:我“牺牲”了这么多,换来的却是一个调皮捣蛋、成绩糟糕透了的问题儿童,这一切值得吗?我到底哪儿做得不够好?作为妈妈,此刻感同身受,我能理解伊桑妈妈的自责和伤心,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此时扪心自问,除了像伊桑妈妈一样照顾好孩子的吃、喝、拉、撒,我能不能做的更好,我要怎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孩子有问题的时候,作为最亲密的妈妈,我能不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社会大众的观念一直在告诉我们,当全职妈妈就是一种牺牲,全职妈妈的价值只能通过孩子来体现。甚至我们身边有一部分人给了全职妈妈太多的责任,孩子摔了、磕了、碰了、病了、痛了,他们会说:“你是怎么看孩子的?”孩子成绩不好,他们会说:“你是怎么教孩子的?”让人欣慰的是伊桑妈妈是幸运的,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夫妻之间是相互理解的。做为一个全职妈妈,我曾经焦虑、迷茫、恐慌,在身边大都数人都不理解的状况下,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严重的不认同。所幸通过网络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妈妈,我们互相学习、鼓励。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找到了另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在陪孩子涂涂画画的这几年里,发现自己也爱上了画画,在孩子的鼓励下,我终于鼓起勇气,去正式拜师学画了。能陪伴孩子慢慢成长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呀,这不是“牺牲”,只是换一种方式生活。是孩子给了我一次重新学习,认知自我的勇气和机会。
在寄宿学校,伊桑每天面对的是更加严酷的挑战,离开了母亲的关爱,周围是全然陌生的环境。老师的斥责、同学的嘲笑让年幼的伊桑难以承受,那个乐观开朗、喜欢绘画的伊桑终于在沉默中消亡了。他终日过着孤独、忍耐、沉默、害怕的日子,深夜里流泪,清晨眺望远方,傍晚出去散步,一个人吃饭,走路,上课······一个八岁的孩子还能承受多少?他彻底的崩溃了,他的自信被摧毁的体无完肤,他深深的怀疑自己了,于是他连最喜欢的画画也停止了。
不幸的伊桑何其幸运,在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候,伊桑等来了他人生的太阳------新来的美术老师。这位可爱的老师是那么的不同,他特立独行,教学方式新颖,他鼓励孩子们打破陈规,无拘无束自由地动手动脑。他的善良、顽皮很快赢得了孩子们的“芳心”。这位细心的老师很快注意到了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的伊桑。他翻开了伊桑所有的作业本,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他的心刺痛无比,原来现在的伊桑正和年幼的自己一样,有读写障碍。他不是不想学习,不肯努力,而是他根本做不到。美术老师不远千里来到伊桑的家,当伊桑的爸爸妈妈知道真相后,错愕、震惊,爸爸恼羞成怒,妈妈伤心欲绝。他们自以为忙忙碌碌都是为了孩子,可是作为孩子最亲密的父母,竟然没有发现孩子的异常,而是在老师的提醒下才想起孩子的种种行为。是的,他分不清“d”和“b”,他打球是总是控制不了球的距离和方向,他无法自己系鞋带。伊桑曾经试图跟爸爸妈妈解释自己的困境,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倾听。
学校委婉地提出伊桑不能继续留校,美术老师独自揽下教育伊桑的责任。师生两人惺惺想惜,当所有人都放弃伊桑的时候,只有他愿意相信他、帮助他。分不清字母,算不出数学题,我们可以有很多办法,伊桑喜欢画画,那就用他喜欢的方式,在沙地上画字母,用橡皮泥捏数字,跳台阶做加减法……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大人。伊桑的爸爸再次来到寄宿学校,他特意告诉美术老师,他们在网上了专门查了“读写障碍”的资料,他们是爱伊桑的。“你们以为跟孩子说你爱他,这就是爱孩子了吗……?”面对老师的责问,伊桑的爸爸惭愧极了,走出学校,看到儿子伊桑在“美术比赛”的宣传画前吃力的读着,他禁不住流泪满面,羞愧自责无法面对伊桑转身离去。
帅气的美术老师给学校吹来了一股温暖的新风,学校将要开展一次“画画比赛”。老师和孩子们都来了,连校长先生也来了。大家席地而坐,随心所欲,每个人都在专注地表达自己的内心,连平时最严肃的老师都在这一刻与孩子们一起哈哈大笑。看到这个神奇的画面,内心莫名感动,艺术是没有界限的,它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让每个人都敞开了心扉。最后的评选结果出来了,老师和伊桑的画不相上下,但伊桑的画赢得了冠军并特别做为学校期刊的封面,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孤独的伊桑终于找回了最初的自信。
又一个学期结束,开家长会的这一天,伊桑的父母以为又要挨批了,结果迎来的却是老师们对伊桑的交口称赞。看着在运动场上欢乐奔跑的伊桑,爸爸热泪盈眶,这个一向刚硬的父亲,忍不住泪水纵横,千言万语亦无法道尽此时的复杂心情,唯有给这位大爱的老师一个深情的拥抱。
影片的最后,准备回家的伊桑,在打开车门的一刻,回过头奔向老师的怀抱,老师将他高高举起抛向天空,阳光正好,照在他们含笑的脸庞上。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伊桑这样幸运的遇上伯乐,毕竟“伊桑”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伊桑”并没有特别的天赋。我们该如何去爱他们呢?人世间,一花一草一木,世上的每一条生命都有着自己的轨迹。孩子就像一颗颗小星星,有着自己独特的光芒,在浩瀚的人海中,熠熠生辉 。让我们用心、用情、用爱温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