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微博,看到一则有趣的对话:
妈妈带着孩子在外散步,孩子突然停下来,高兴的跟妈妈说:“妈妈,妈妈,快看,一树的爆米花!”
在我们眼里,可能很难想象树怎么会长爆米花呢?不可能。但是,当我们看到这张图片,哈,还真的像是爆米花。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用理性去分析一句话、一件事情,用已有的认知看待这个世界。正因为这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往往会让我们无法突破,无法创新。
作为一名作家、画家、编剧、作曲家、广告策划人……最怕的就是思维认知的固化,无法创新。那么,如何才能在观察生活中寻常的事物中发现它们“新的一面”呢?
采铜在他的第二部作品《精进2》详细解答了我们这个问题。
《精进2》是一本实操性非常强的一本书,它从视角、思考层面、打破惯性等多个角度击破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升级我们的认知,从而扩大了我们的视野,每一个板块都有有趣的实操小练习巩固我们新的认知,建立新的思维模式。
1.串联阅读
以前,为了能够好好地理解书中内容,我会把一本书每一章节画一个思维导图,读完之后再归纳总结联结成一个思维导图。
后来,发现单单一本书的思维导图不足以提升思维。看了采铜的《精进2》,书中提及到:
有些认真好学的人,读书时有一个标志性的动作,就是每读完一本后就画一张思维导图,把书里的体系给整理出来。这样的方法对于加深记忆、把握要点当然是有好处的,但是在我看来还不够,不知道有么有人试过,给一串书做一张思维导图呢?
当我读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串联阅读】。是的,一本书不足以让你理解书中的所有知识,或者不足以让你茅塞顿开。但是,同一类书呢?这就不一样了。某一个知识点或许在A书中略略带过,但是在B书中却详细讲解了。如果你把主题类书籍读完后串联起来画一个思维导图,这样你的发散思维会更加广阔。
当我读完成甲的《好好学习》我会翻开最后的几页看成甲推荐的书单,当我把他的书单读完,我发现,我不仅理解成甲书中的内容,我甚至能够明白他对问题的一些思考方向。
2、化零为整——学单词的最快方式就是学句子
我们在学习一门技术的时候,我们都会从基础入手。比方说,学书法,我们会从笔画入手;学英语,我们会从单词入手……
其实,有没有想过,最快捷的方式,是从一个个字入手,或者从一句句话入手呢?
我小时候学书法,虽然笔画基本功很好,但是笔画拼凑成一个字老师总会说“结构不行”。书法书写的一个字主要看偏旁部首组合,讲究韵律结构。但是,单一连笔画是无法体会字的结构的。这就像英语的“语感”,单词并不能让你练出语感!但是句子可以。
当你把一个句子背出来以后,你就可以说很多句子了,因为你只要吧原句字中的某一个单词替换成别的单词就可以了。
这就是知识高效升级!
3、创新——在限制中发现更多可能性
有一天,我旅游回来,师兄一脸严肃的跟我说:“老板跟我说了,从下一个季度开始,如果我们不跑业务,就不给我们发工资……”本来愉悦的心情顿时变得乌云盖顶,心想“作为内勤的我们,为什么要跑业务呢?哪能应付得来?”
后来,冷静了一下,转念一想“这有啥不好的呢?跑业务又多一份收入了!”
学会思考事物的限制,能发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这就是采铜所说的【把限制作为解决问题的线索】
开始觉得“跑业务”这个苦差是限制我工作的,后来想想,“跑业务”其实是增加我收入最快的途径。
在处理麻烦的事情时,采铜在《精进2》提供了两个思考问题的方向
1、这件事的限制有哪些?
2、这些限制的背后反映了哪些信息?
就像我们读书时候经常用的便利贴,它就是利用了粘性弱这个【优点】。手账用的和纸也是一样的道理。
原本,作为透明胶或者是胶水,优点就是粘性强,像502这种,粘性特强,适合让各种物品“破镜重圆”。可我们有没有反其道而行之?如果胶水粘性弱呢?这会是它的“弱点”吗?
便利贴正是因为它的粘性弱而被发明出来的,方便大家随手记随时撕掉。这便是人类的创新!从一件事物的限制性去思考,不断发掘它的“优点”!渐渐地,你就会拥有创造性思维,思考再也不受限了。
守住已有认知,你只会拥有世界的单一面貌;打破重建,你将拥有世界的全新面貌。我们的思维升级并不是鹤立独行,而是从原有的知识上进行优化,打破的是原来的学习习惯,重建新的高效的学习体系。我们的创新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在原有的事物中发现事物的另一面。局限我们的往往不是外界因素,而是我们看事物的眼界和思维方式。采铜的《精进2》正是用最简单最朴实的方式来细细讲解给我们,如何才能看到世界的全貌,让自己的生活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