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弓射箭与庸医治病
——学校教育管理和质量提高的瓶颈问题
幽壑
弓弩是一种利器。要射得远,必把握仰角用力。再用力,弦断;不用力,不远。庸医,头疼治疼,脚疼治脚。不通晓“疼则脉络不通,”只治标,不治本。同样,在我们的学校里,不少教师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升学率,考出高分,把弓拉到了极限,不是弦断就是射程不佳。而现实中的做法是让学生拼时间,拼习题,车轮战、时间战。此种现象,越凫楚乙 ,司空见惯。这种做法就是不高明的“庸医”——头疼治疼,脚疼治脚,其结果必然是效果不明显,质量不怎么改观,还让学生怨声载道。
“疼则脉络不通”。学不会,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疼”之处在学生,也在学校,也就是说,学生也“疼”,学校也“疼”。“疼”病如何治?若靠“题海战”、“疲劳战”,就是头疼治疼,脚疼治脚,不能奏效。学生的精力有限,就象是一张“弓”,他的张力是个“常数”,受到一定限制,不能拉得超“张力”,拉过了火,学生的“弦”就绷断了;拉得不到位,学生的“弦”总是松弛。“题海战”、“疲劳战”无疑是拼时间、拼精力、拼耐力,很容易把学生的“弦”拉断,其结果,不但提高不了质量,还会导致学生厌学,干脆不学了。当学生的心理走到这步时,你就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回天之术,导致“两败俱伤”。因此,必须经过调查、探究,找到学生、学校“疼”的根源。只知道“疼”的位置不行,还必须“顺藤摸瓜”——找到脉络不通的地方。到底学生学校哪些“脉络”不通,是“动脉”?或是“静脉”?是“神经末梢”?或是“神经中枢”?只有找到这些“症结”,才不至于“头疼治头,脚疼治脚”。
一、常规管理不到位,是“脉络不通”之一。常规管理涉及教育的“德智体美劳”,教学的“备讲批辅考评培补研”。这14个基本要素就是教育教学常规必做的。因为14个要素之间互有关联,所以,一个环节没落实或不到位,就会引起“连锁反应”、“蝴蝶效应”,最终影响学校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扪心自问,学校做到家了吗?
二、教师敬业不尽善,是“脉络不通”之二。教师怎样才算敬业?那就是能深谙教育规律,娴熟地掌握教学技巧,真正做到平等对待优差生,真心实意干教育,做创新型的教师,不做功利型教师和职业型教师。若教师不敬业、不乐教,违背教育规律、歧视学困生,出工不出力,不掏真劲儿,这叫不敬业,也不乐教。
三、教学方式不科学,是“脉络不通”之三。当前,新课改正在实施,课堂教学理念正在发生着变化,教师在变,课堂在变。教学不但要交给学生求“结果”的方法,还要交给学生思考的智慧,正所谓“明白所以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果教学方法仍然停留在“一言堂”、“填鸭式”、“满堂灌”;仍然只讲“正确答案”不讲“正确答案”从哪里来,就是教学方式不科学,违背教育规律、教学规律。
四、工作落实不彻底,是“脉络不通”之四。学校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具有连续性和衔接性,上下是一个链条,左右手一张网。任何一个链条中段,任何一张网漏洞,都会使上下左右的工作受损失。就如同小学学不好,初中难跟上,高中更难学会。因为知识是个体系,教育是个楼梯,沿阶而上时,一锤打不上,就锤打不上。所以任何一项工作,必须坚持到底,落实到底,不可“间隔中断”,不可想起来做一阵子,想不起来搁一阵子,必须一张蓝图绘到底,否则就会难以奏效。
五、问题积累不解决,是“脉络不通”之五。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每个学校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学生“日清”问题,教师“日清”问题……问题如果不“堂堂清”、“日日清”,就堆积如山,导致教育、教学成效很差。小学一年级是0起点,二年级差是因为一年级无“清结问题”;同样,初中差,是因为小学基础无“坐实”;高考质量上不去,是因为初中学生有差距。小学决定大学。“今日事 今日毕”,做到这些,问题就一一化解。脉络不通,如若像破竹子一样,一节一节地捅,还会有疑难问题吗?
“疼则脉络不通”。我们知道了病根,就应该拿起“手术刀”割掉“肿瘤”,或开剂汤药“清热解毒”。怎样开药方,怎样拿“手术刀”,这是问题的关键。“拉弓射箭”要掌握力度,“庸医治病”方不可取。
一、常规管理必到位,不到位,何谈成效?常规工作是学校“柴米油盐,鸡毛蒜皮”,这些无数的小事汇集在一起就是教育大事,培养人的事业。正所谓“学校工作无小事,小事都是大事”;“学校工作无大事,大事都是小事”。任何复杂的事,都是常规事;任何常规事,都是很小事。万丈高楼,一砖一砖地垒,是常规工作;万里之行,一步一步地走,是常规工作。教育是一项宏大复杂的工程,它不但涉及千家万户,而且蕴含“备讲批辅”等诸多环节。凡是每一个点,每一个面,都是极细小的事,因此,这些小事就构成了“常规”元素。常规到位、夯实基础,需下力气。一到位,就有成效,一“投石”就会激起“涟漪”。
二、教师敬业必树立,不树立何谈育人?我们常讲,民族的振兴靠教育,“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师肩负着历史使命,是学校工作的“中流砥柱”,不敬业、不乐教,教育效益、教学质量无从谈起。现实中,教师有三种,一为职业型、二为功利型,三为创新型。职业型者为谋生,功利型者为名利,创新型者为事业。因此,如何树立创新型教师是每一个学校,每一个校长的大课题。方法有多种,如怀柔,如激励、如培训等,不管任何一种方法,都必须因时、因地、因人,区别采纳,最终达到学生这汪“水”围着教师这座“山”转,教师这座“山”时时在“教育”这片“水”立,最终达成“心随责走,职随责转”。
三、教学方式必转变,不转变,何谈质量?教育质量重在课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任何一位教师,必须重力打造自己的课堂,使各科课堂有朝气,有生机、有智慧。不但要交给学生知识,还要交给学生知识从哪里来,更要知道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懂得了“知识从哪里来”,正所谓“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你怎样知道已经把学生带到那里”——这是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要求,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变“一言堂”为“百家争鸣”,变“独断专行”为“民主合作”,变“用眼用耳”为“动手动脑”——这样的课堂才可能“高效”,这样的教师才不是“庸医”,这样的学生才能“远程射箭”。“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教师必须破力气、下功夫,勇当、争当转变教学方式、驾驭高效课堂的“斫轮老手”!
四、工作落实必彻底,不彻底,何谈重任?任何一种管理模式和工作思路,工作计划,工作措施,只写在文件上、白纸上“不算数”,落实才是根本。现实中往往有如此现象:工作思路、工作措施,不是“一条道走到黑”,而是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不是半道“夭折”,就是“重打鼓另开张”。学校的教育教学会有那么多的“变数”吗?不会,教育就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工相同”。因此,“落实”是重中之“重”。“嘴形千里外,屁股不挪窝”是唱高调;“光吹哨,不进球”是官僚作风…..这些做法我们必须抛弃。一摈弃我们就会伏案于“备讲批辅”;聚精于“考评培补”;潜心于“德智体美”。这些工作能够得到彻底落实,那么就会有“高楼万丈,千里之行”的奇迹水到渠成,绝不会出现“临时抱佛脚”的惶恐觳觫!也不会“拉断弓弦”急功近利!
五、问题累积速化解,不化解,何谈职责?凡问题,只要讲化解,就会产生复杂的过程,必须破费力气。因此,不少学校不乏查明问题的“慧眼”,但缺化解问题的“功夫”。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是教师教学中的“拦路虎”,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绊脚石”,教师教不好,学生跑不快,皆因此。如教育措施、教学方法、智力差异、评价手段、管理效率、反思程度、整改效果…….都是问题的“易发区”。所以学校和教师必须及时解决教师教学、学生成长中的“瓶颈”,迅速化解教学中的难题。把“问题”当“课题”,只要研究就会“柳暗花明”。可是现实中一些学校存在的问题或任其自然、或“山岳潜行”,产生诸多疑难杂症,不知道迅速解决疑难杂症是提升质量的“捷径”。这怎不导致“庸医”治病——“治标不治本”?速解难题,化解问题,教师人人都是“名医”。
“拉弓射箭”讲的是力度、角度,力度足、角度好,飞天远射;“庸医治病”,讲的是医术、医理,医术娴、医理通、标本兼治!教育教学如同“拉弓射箭”需讲方法、技巧,力避“庸医治病”,要望闻问切,知病之源,病之根、病之结,做到平时多“保养”,日常勤“护理”,病来“360”拒之,病生“瑞星”杀之,方能手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