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第三天的早上,昨晚迟迟无睡意,今早天灰蒙蒙地就醒来了,打开窗帘,凝望天宇,静等第一缕曙光的到来。照片是用夜景模式拍的,时间是早上5.51。应该不是阴天的缘故,但这里比在家时天透亮的晚。这个感觉有待于确定,是时差,还是气候,还是误会?
说说成都印象。一下飞机,走出机场,深入川蜀的感觉便涌动起来。平时从影视及说唱、小品演员们那里听熟了川语川音,尽管是第一次落地于此,但没有生疏感。从粗略大环境来说,国内城市与城市面貌差不多,柏油路,大商场,大高楼,凌驾的天桥,特别是全国连琐店比比皆是,招牌装修同岀一辙,让人晕乎乎的,往往忘记了自己身处何方。而方言是最能让人从相同中找出差异。
与出租汽车的公司办理完成验车交接手续,我们便自驾去找计划中的第一顿美食。
说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座大都市一点也不夸张。这个以麻辣著名的城市,空气湿润,没有暴躁。高楼低舍错落、干净,大气中不乏精巧。听服务员的方言颇有戏剧感,一句话好几个拐弯好几个重音好几个拖腔,唱歌一样,不由得就进入一种欣赏艺术语言的心情。店名有趣,“组织向南”,又另起一行,说“吃饭的地方”,这是解释店名还是引导方向?不得而知!绝对是吸引眼球,别致有趣。顾客爆满一座难求,只好在进门口处被安排了个座位。总觉得大老远来了,这么湊合于心不忍,一边等服务员上菜一边瞄着主餐厅有没有人吃完腾出来空位置。欣然是,没等我们下筷子,位置有了。于是急急忙忙召呼服务员挪餐具,然后惬意地坐下,踏实地享受入蜀第一吃。还没有官方宣布疫情结束,所以管理上都还是防控形式,然而,嘴巴和肠胃的防控有点难。到此时,已吃了三家餐,两家是晚餐,人满排位等号;一家是午餐,可能是我们来的早,工作人员正吃工餐,客人虽不至满,却已陆续到来。疫情让美食成为更大的欲望,顾客要把禁足时的馋瘾吃回来,店家要把闭门时的亏损补回来,店家和顾客目标高度一致,合作非常愉快!吃在成都,我们的目的也不亚于此。
入蜀第二天,驻足杜甫草堂的时间几乎一个下午,当然是因人因诗而来。不过,这里的草堂如果是杜甫当年的茅屋保留到今天,那质量之绝定不会为一股秋风所破,或如果杜甫当年的居住地是今天这样旖旎多娇,那他诗中所有的悲怆都是无病呻吟。游人如织让此杜甫非彼杜甫,此草堂非彼草堂,然置身于此,《杜工部集》之诗如仙乐在脑海飞扬……。
深入蜀地,还没见到成都男女个子威猛高大的,且身形精干不油腻,圆脸盘,象是以鼻头为圆心画的等径圆。这种娃娃脸形无疑是非常显得年轻精神。尊重隐私,不敢对谁拍照,而偷拍的当然不好公示,自己悄咪咪地看看,乐乐。成都出美女已经盛誉天下,身姿巧倩玲珑,皮肤润白,长睫毛双眼皮大眼睛眼窝有点深陷。杜甫草堂一下午,与两位茶艺小女毗邻。浓荫绿盖,草舍茅檐,遥视一曲石子幽径蜿蜒盘旋,一边喝茶一边听小女子说茶道并谈川史人物风情,娓娓动听,清丽小女顿被我尊为典雅女神。两女子一自南充一自乐山。问,为什么来成都?答,成都是省府,集中各种美食。听其聊美食,如身临其境,口内生津。
拜谒诗圣之前去了宽窄巷。这里的理念当然是经营,与曾经去过的其它以传统文化搭台经济收入唱戏一样。只是疫情期间多了入门检查口罩和测体温程序。再就是游客不似以往所见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人头攒动的壮观,从口音上感觉,四川境内人居多,其它省份人少,特别是以往走哪皆遇得到的东北口音,似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