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午睡值班。把所有孩子哄睡以后,坐在小床边看着孩子们。这时,津津老师问我:“丹姐,小桔灯读书群怎么打卡,是在微信群吗?”“不是,在钉钉群打卡,我邀你进群”“不用了,丹姐,我已经进群了”“好的。”就这样,我和津津老师的畅聊从小桔灯读书打卡开启。
津津老师说:“我每晚都会带着孩子阅读绘本,每星期都会给孩子借阅5本绘本书,每天带孩子读完,自己也就困了。”听着津津的话,完全认同,因为这也是我孩子小的时候,我常有的状态,我也深知妈妈带孩子的辛苦,这些都是自己曾经走过的路,所以感同深受。
我在想,年轻的教师不是不想读书,有大部分都像津津老师一样,等陪伴好孩子,睡前的各种事务忙完后,可能已经身疲力乏了,哪还有精力读书呢?或许他们缺的就是一个平台,一种氛围。“我刚开始读书时,就是因为有了读书打卡的约束,才慢慢坚持下来的,直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二百多天。”津津老师听我说完,好像也有了坚持读书的信心。
我们聊了很多,而聊天的重心就是关于读书。我讲到了,读书带给我的益处,带给我的成长,带给我的生活乐趣,虽然读过可能就会忘记,但当你遇到困惑的时候,你读过的某个章节可能就在一瞬间让你想起,而你在运用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书中看到的还是有用的,这可能就是一种潜移默化吧!聊到这里,津津也很认同我,她说:“丹姐,就是上次我们开家委会会议的时候,我在发言后的总结就是我在听某个专家报告时,那位专家说的,我想,可能也是哪本书上的精华吧!还是要多读书”。是啊!还是要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不是吗?
我们又聊了阅读对孩子的成长,以及孩子写作文的问题。“我上学时就不喜欢写作文,丹姐,你文采好,我就不行”“有足够多的输入我们才能输出,不是吗?每天坚持读书,多练笔,把你看到的,想到的,或者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记下来,你慢慢就会发现,不那么畏惧写了”。然后,我给津津老师讲了尹建莉老师关于写作的建议,“写作班还是不要给孩子报,因为那些固定的模式,限制了孩子创作的灵感,要想作文写得好,唯一的好方法就是多阅读。”
半个多小时的畅聊,关于阅读的话题展开了许多子话题,聊天轻松而愉悦。所以,晚间就又敲了以上文字,在某个午后,翻起这段文字,或许会眉心舒展,幸福一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