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家相关法律的制定和纪律维持者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人自身安全意识也经常慢慢养成,所有人都对酒驾非常的敏感,几乎绝大部分人开车,就不会喝酒,很多人把“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这句话刻进心里,可是,开车不喝酒,就不会被查出酒驾吗?
要想知道是什么原因,首先就要想想你之前做了些什么?这并不是兴师问罪……而是一个正经的问话。
其实主要是你吃了什么喝了什么?
即使不喝酒,也会有一些东西导致你口腔中的酒精浓度变高。我们可以把这种事件称为“假性酒驾”。
大家可以发挥一下你们广泛的常识和丰富的想象力,想想看生活中到底有哪些东西会导致我们“假性酒驾”。
首先就是水果!
说吃水果导致人“酒驾”,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难道开车之前,连个水果都不能吃了吗?
曾经就有一个案例: 两颗荔枝即显酒驾
有人做了相关实验,实验人员吃下两颗荔枝后,立即进行呼气式酒精测试,结果很让人震惊,呼出的酒精含量竟然达到了34mg/ml,已经达到酒驾标准。接着, 实验人员又吃下一个猕猴桃,呼气式酒精测试显示的结果为酒精含量0mg/ml。
虽然在实验中吃下猕猴桃并没有检测出酒精,但有一点大家必须了解,由于这些水果所含糖分较高,一旦存放时间一长,都几乎都会发酵产生酒精,食用过后都会导致口腔内的乙醇含量突然升高,变成“假性酒驾”。所以,大家平时吃放久了的猕猴桃会感到有一股酒精味,就是这个原因,类似的水果还有橘子、榴莲……
其实我们常吃的糕点类食品也容易被“酒驾”。
实验人员在吃下一个蛋黄派后,呼出的酒精含量是142mg/ml,都已经到醉驾标准。这是因为蛋黄派中含有食用酒精,这个时候不要怕,过10分钟后再进行检测,酒精含量就降至5mg/ml。
实验人员吃下一个软面包后,呼出的酒精含量为0mg/ml。虽然酒精含量没有超标,但是这一类的糕点面包属于发酵食品,如果发酵时间过长或放置时间较长,就会产生乙醇。如果这个时候再来一瓶运动型饮料,比如红牛,就会加速体内的酵母发酵,酒精浓度就会悄无声息的上升了。
酒糟类食品的酒精浓度也异常“高”
哪怕是吃下一点黄泥螺后,呼出的酒精含量可达174mg/ml,已达到醉驾标准。
喝下两口酒酿后,呼出的酒精含量可达158mg/ml,也达到醉驾标准。
药品、个人清洁用品类:漱口水“酒劲”最大
除了食物之外,不少药品和清洁用品也是“被酒驾”常客。实验人员对藿香正气液和漱口水进行了轮番测试。
虽然藿香正气液里不含酒精,藿香正气水含有40%-50%的乙醇,一字之差,区别可就大了!喝藿香正气水就相当于喝了高度白酒,类似药品还有止咳糖浆。
漱口水漱更加可怕,用过漱口水之后呼出的酒精含量超出550mg/ml,已经达到到醉驾标准。
万一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办?
如果因为以上用品或食物被查不要慌张,跟民警好好交流沟通,休息5到15分钟再测,基本上数值就归零了。如果依然是“酒驾”,还可以要求进行血液检测,来证明自己的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