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游戏力呢?刚开始我在自己看书学习的时候呢,对他也非常的困惑,游戏力不就是游戏吗?是不是就跟孩子玩儿啊?我看到游戏力书中有大量的游戏案例,但当我真的试图把这些案例搬到生活中来,发现它并不适用,要么就是我的孩子不喜欢,要么就是这些游戏我玩儿起来别别扭扭的做不到。其实在科恩博士和他的夫人丽兹博士带领的成长小组,教我们怎么跟孩子玩儿的时间很少,更多的时间都是在让我们做小组讨论倾听练习情景模拟,让我们体验什么是倾听,联结和情绪理解。这让我想到就是很多时候啊,我们的父母,他不是不知道什么是对的方法、好的方法来对待孩子,而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被这样对待过,没有被倾听过,理解过,所以就没有办法给到孩子我们自己没有的东西。在成长小组中,莉兹博士带领大家体验了什么是深度倾听:就是两个人面对面坐着,然后用眼睛相互凝望着对方,不说话,让对方可以感受到——不管怎样我都在这里陪着你,你说什么,我都会接纳你,我可以承受你现在的情绪。当我们的一个小伙伴贝立兹博士这样无条件的倾听时,尽管语言不通,但我们都看到那个小伙伴泪流满面的,我想他此刻和莉兹已经建立了深深的联结。还有一个小伙伴提出自己的养育困惑时,科恩博士并不是只给他提供了养育信息,而是给到了这位妈妈深深的情绪理解,这让我想到并不只是用游戏力养育方法来养育我们的孩子,其实更是用这种方法来养育我们自己,养育我们自己内在的小孩儿。在参加游戏力讲师年会上,它的创始人刘芳校长在演讲时说,不会玩游戏,也可以有游戏力,所以,这让我想到到底什么是游戏力呢,就科恩博士就把游戏力概括为两部分,游戏和情绪理解,它的核心就是构建亲子间的情感联结。2、亲子间的联结是养育基础既然游戏力的核心不是游戏,而是情感联结,那什么是联结呢?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用语言来描述它,它更像是一种感觉,就当我们彼此连接时,我们就在同一个频道了,感受到的是爱,是安全感,是对方对自己的理解和接纳。当孩子感受到联结后,他就更容易合作,更容易发掘自己内在的力量,他也就有了解决自己问题的勇气,就像科恩博士说,亲子之间的联结是养育的基础,这让我想到,其实我们不仅跟孩子需要联结。可是谁的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时候我们彼此间的联结会断裂,比如当我们被责骂被羞辱被误解。重新建立联结的方法有很多,就比如共情,倾听、游戏等。这让我想到我老公和我们家哥哥之间也会经常发生不愉快,但是不愉快过后呢,这时候爸爸就会走到儿子面前说,“中国好儿子”,这时候呢,儿子一般也会说一句,“说中国好爸爸”,好像这样一来,一会儿后大家就没有那么生气了。然后又开始欢声笑语了,爸爸就说他这是和他和大宝之间的暗号。后来我学习了游戏力后,我想这就是他们重新建立联结的一种方式吧。其实每个家庭,每个家庭成员之间都有属于彼此重建联结的方式。3、用“游戏力”的方式构建亲子联结当孩子非常生气沮丧或害怕时,他们是不会玩耍的,这时候孩子需要的是共情,被看见被理解,这就是游戏力中的一个部分,当孩子和我们状态都很好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玩游戏了。可能有很多爸爸妈妈会说,我们成年人真的好久没玩儿游戏了,玩儿什么呢?其实玩儿什么并不重要,只要去跟随孩子,就一定会发现出好多好玩儿的游戏
游戏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高抗挫力,这个在科恩博士的前面两次公开课的时候做过这个直播,我找一下相关的内容,能不能把这份内容再补充给大家4、倾听孩子在成长小组的学习中呢,我们做了大量的倾听练习,这是大家非常喜欢的部分,也是感觉到最被赋能的一个环节,在最后有一个课程打分表中,大家对这部分的评价是最高的。怎么进行呢?就是可以在一对多的小组中进行,也可以和自己的倾听伙伴进行一对一的倾听。比如说每个人有三分钟的时间,在他讲述自己的这三分钟时间里面呢,倾听者就不评判,不建议不打断,只是把注意力都放在倾诉者身上,只是用眼神和肢体语言告诉他,我现在和你在一起,当倾诉者感觉到倾听者在专心地倾听他之后,他的情绪脑感受到的联结,他的理智脑就会开始工作了,他就会对自己开始有一个清晰的梳理,它的内在智慧就会产生了。在这几天的学习中呢,小伙伴们都感受到被科恩和利兹博士的滋养,他们让我们感觉到我们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也相信我们的孩子有解决他们自己问题的能力,家长要做的其实就是让他们感受到被接纳,被鼓励,然后去发掘自己身上的力量。然后说到接纳呢,我们也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接纳的是什么,这不是说我们接纳孩子的行为,而是他的情绪,他内在的渴望。他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她的小孙女儿三岁,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吃冰淇淋,然后她的妈妈就跟她说:每天只能吃一个,如果你早上吃了,那么白天就没有了,那小孙女非常开心的接受了早上吃了一个冰淇淋,那下午的时候又跟妈妈去要了,他妈妈就说,我们已经说过了,每天只能吃一个,你早上已经吃过了怎么又来要啦?然后科恩博士就说她妈妈觉得他们已经约定好了,孩子已经吃过了,就不应该再有想吃冰淇淋的想法了。我们中国的妈妈也有这个期待,就是我只跟你说一遍你就得记住,记不住就是你的问题了,其实孩子是没有问题的,科恩博士说,孩子是生活在当下的。他还跟我们开了个玩笑说,那好像我这个公公在说儿媳妇的坏话,其实她真的是一位很好的母亲,所以说呢,我们要接纳的是孩子想吃冰淇淋这个想法,而不是真的允许他无节制的去吃冰淇淋。5、不走极端的养育路不走极端的养育路呢,是我们在养育的过程中常常遇到的困惑,就是要么在这个极端,要么在那个极端。比如说小孩子害怕游泳,然后我们看到他的恐惧的眼神后呢,就告诉他,如果你害怕,那就不要去学啦,但这样的结果是:孩子并没有学会游泳,但他又非常羡慕会游泳的孩子;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告诉孩子。你必须学会游泳,你要马上下水,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学会游泳,不能害怕,不能恐惧,这两种方式呢,科恩博士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看见真正的孩子,无法承受孩子的情绪。害怕游泳的孩子可能真正想表达的是:我渴望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学会游泳,但我真的恐惧水,爸爸妈妈,你们能帮助我吗?你们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爸爸妈妈能在这里陪着我,然后鼓励我拉着我的手,然后鼓励我让我一点点学会游泳,当我有情绪的时候呢,能帮助我处理好我的情绪。6、让情绪自由流淌情绪这部分呢,我想咱们家庭教育讲师对这部分肯定非常熟悉了,我们自己也体验过很多的情绪。
科恩博士就告诉我们说,我们要像对待我们的孩子一样来对待我们深层的负面情绪,不是因为他们不可爱就冷落了它们,我们重要的是先接纳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我也通过工作坊这几天的学习,总结了几个帮助我们处理自己情绪的方法:第一个就是找伙伴倾诉,就在对方无条件的接纳中,也许我们就能找到自己的力量,知道自己内在到底发生了什么,当内在的那些被你冷落的情绪被看到的时候呢,你就感受到了爱和勇气;第二种就是学习自我慈悲,这也是我们小伙伴一致认为,在工作坊上收获最大的一个部分,就是当我们吼叫孩子后,不是去苛责自己,而是去向内看到自己内在的那个小孩儿到底发生了什么,去拥抱她。然后我们也可以加入父母成长小组,通过父母们相互续杯;最后呢,也可以通过记录情绪。7、做一个有勇气的真实父母在游戏力讲师成长小组的学习中,如果用一句话让我来总结学习的感受,就是做一个有勇气的真实的父母,做一个有勇气的真实的人,科恩博士在工作坊中呈现给我们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样子,他也有,就是并不是我们所有提出的问题。他都说他并不是什么都懂的一个专家,他也说自己现在还没有明白解决不了的地方,然后他也有一些脆弱的情绪,当他有情绪的时候,我看到他的眼圈也会发红,也会流泪比如,假如我们和孩子发生联结断裂了,当孩子想通过他的方式跟你重建联结时,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就可以如实的告诉孩子,妈妈还没有准备好,妈妈看到你很努力的修复我们的关系,但是妈妈还在情绪中;就假如你打骂了孩子之后呢,与其沉浸在深深的自责中,还不如好好的关注一下自己的内在小孩儿,去拥抱他,看看刚才发生复我们的关系,但是妈妈还在情绪中;就假如你打骂了孩子之后呢,与其沉浸在深深的自责中,还不如好好的关注一下自己的内在小孩儿,去拥抱他,看看刚才发生了什么,然后告诉孩子,可能妈妈刚才是有情绪的,然后给自己做一个自我慈悲。
感赏孩子回来告诉我需要帮他备点吃的(明确指出要什么),感赏孩子帮忙拿筷子,感赏孩子和我说话面带微笑,感赏老公听了我说的话有所触动,感赏自己心情还不错。
谢谢宇宙爸爸给予无穷正能量带动孩子积极向上,投射孩子身心健康,投射孩子下周在校快乐认真,投射孩子有学习动力,投射房子赶快卖掉换个新环境,投射家庭和睦开开心心。
愿我有力量我们的家越来越好,越来越快乐!
感恩一切,一切如我所愿!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