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自然
近日,利用零碎时间断断续续看完了《三重门》,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本小说完完全全映照了真实的生活。(虽然一些情节有夸张的成分)
在韩寒16岁时(留级前)就开始了他漫漫创作的马拉松——《三重门》,从下笔到书籍的出版间,韩寒经历了许多人情冷暖。《三重门》主要讲述了普通学生林雨翔的学习生涯,风格模仿钱老先生的《围城》,语言幽默风趣,阅读时感触最深的是几乎每一页都有令人不经意间笑出声来却蕴含深意的经典句子,处处体现了对应试教育的批判与对真实生活的写照。
韩寒在后记中写道:“写着写着我开始怀疑,这就是自己想要的长篇小说吗?内容空洞,主人公基本没干什么事,就这么混混沌沌的过着。但这就是生活。写小说凭什么写到男女分手就得命令老天爷掉几个雨点下来?凭什么主人公思想斗争时非要正值窗外左打一个雷右闪一个电?凭什么若干年后分手的对方一定会在霓虹闪烁的街头重逢?公厕门口就不可能撞上了?这就是所谓高于生活?……”事实也确实如此,书中所写全是基于生活,许多令旁观者看来可笑或看不起的事往往才是真实朴实的生活。
例如并无多少学识的老师马德保上课时紧张的脑子一片空白,两句毫无因果关系的句子都可以用“所以”串联,掩饰讲课失败的办法就是不断施问,而林雨翔为在老师面前表现,连连举手胡诌,一个瞎问一个瞎答,竟因“志同道合”而使答案一一匹配,两人相见恨晚,随即成为“挚友”。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许多朋友的存在是利益使然,甚至某些朋友的意义是为了掩盖自己的不实,满足自己的虚荣。以攀上一些许多人眼里地位较高的人,来显得自己的地位内涵也较高,其实只是“近谀”,实为臭味相投。
又如爱慕虚荣的钱荣(性格实在与名字相符),为了展现自己极高的素养与能力,亲自创作(偷自王维)一首《相思》,并在讲话时满嘴英语(只是事先在本子上准备的几个单词,来去就这么几个,但因其他人都听不懂,相同的单词也如川剧变脸演员般,明明是同一个人,却能显得每次都不一样),即使可能只有半把(甚至连半把都没有)刷子,却因所有人的过分无知,将一众女孩迷得神魂颠倒,其实只是浪得虚名。也许有些可笑罢,不过生活中其实只有些小能耐却被炒作的如同时代的弄潮儿般的人或事,又何尝不比比皆是呢?
一些人在评价这本书时,太过否定其的价值。虽然书中有的剧情夸张了点,有的评论辛辣了些,相比《围城》可能有时候单继承了笑料,未见其内涵。但写自一名十六七岁的少年,能有如此眼界与思维,是十分难得的。况且就算比不过《围城》,但也是能认定为杰作的书本了。书中反映的是最最真实的生活,即使并不绚丽,但生活也正是如此吗?生活是残酷的、真实的,不努力则会浑浑噩噩的度过一生,到头来白活一辈子。只有努力奋斗才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生活出现转机,造就光彩照人却又可能仅是吉光片羽的瞬间,当这样的瞬间多了,便主导了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