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刻,你会觉得自己孤立无援,没有人懂你。即使有很多朋友,但是没有一个能交心的朋友,有时候你会很渴望出现一个懂自己的人。即使身边有着爱人和孩子,自己也只是扮演着对应的角色,有些话却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和谁说,这时候你会感叹,人可能生而孤独吧!
孤独其实也有不同的层面,第一层是社会隔离,我们不满于缺少现有的社交网络而引起的孤独,也就是觉得现在的朋友圈不够大。其二是情感隔离,我们缺乏深厚的人际关系而引起的孤独,也就是没有交心的朋友。
并非人生而孤独,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起着决定作用。
基因
有些人与生俱来比一般人更可能体验孤独。他们可能天生就觉得自己一个人待着比较舒服。
不安全型依赖
当人担心被抛弃或回避亲密的程度越高,就会越觉得孤独。
自尊
低自尊的人,不欣赏自己的人和他人一般也不能保持满意、充实的人际联系。他们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会担心别人的眼光,害怕别人嘲笑,看不起自己,因而他们不太愿意和别人有比较多的交流。
性别
男性比女性更孤独,女性之间一般有着亲密的友谊,会和朋友分享亲密情感,男性相反,和同性之间,他们只能保持相对肤浅的人际交往, 只有和女性交往时,他们才能敞开心扉,所以,男性会依赖女性来避免孤独。
人们感到孤独时,会觉得生活失去了趣味,对待他人的态度也变得消极。人际交往变得单调沉闷。此时会对别人的话语反应会比较迟缓,不会主动询问别人,也不会进行过多的自我表露。也正是这个原因,孤独者比较难建立起他们渴望的亲密关系。
听起来,孤独似乎很惨,但好消息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避免孤独。
把期待放得低一些
孤独产生于我们所希望的朋友关系没有达到现在实际的关系的落差。比如说,遇到一个和自己谈得很愉快的小伙伴,不要抱有,我要和她成为知己的期望,而是顺其自然,抱着能做朋友也挺好的态度。这样即使没有成为特别好的朋友,也不会太失望。
改变人们是自私浅薄的认知
觉得别人是自私浅薄的,就会对别人带着敌意,进而在交流过程中表现出粗鲁不友好的一面, 别人的回馈自自然也不会很和善,于是就这样完成了自我预言实现。所以抱着别人愉悦友善的期望,实现一个正反馈。
高中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孤独,没有特别好的朋友,似乎别人也不太了解我,后来意识到,自己这样是因为很少在别人面前袒露自己,当别人觉得我有距离感时,自然也不会把我当作很好的朋友。意识到这点,慢慢改正,鼓励自己很喜欢的人交流更多,更深,慢慢地也发展出了知己式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