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这本书是清代刘鹗所作,讲述的是一个原姓铁,号补残的山东游客虚构的游记,内容不外乎除恶济贫,结交挚友,下面讲讲其中使我记忆深刻的几个点。
关于虎
有一段讲的是老残出门访友,与同行者经过山野,路遇老虎的故事。在封建时代,那时候城镇居民区还没有和生态环境区明确的分开,小说里常有人家是远离城市中心,住在靠近穷山恶水的偏僻小草房,靠狩猎卖布为生。山野上多有猛兽,如老虎,伤人的还有山猫,猞猁。像现在山中几乎已无野生动物,如华山泰山,五台山,香山,有的只是狰狞弯曲的古树盘根错节,以及山路上络绎不绝的游客。就算偶遇野猴,其生态圈也大多是当地用铁丝围圈起来,难以接触。更不要说像已经灭绝的华南虎,东北虎,更只有在野生动物园中才能窥视其全貌。
在古代,野生动物仍占据其地盘。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虎作为百兽之王,再来一只估计只会斗的遍体鳞伤,而败者则灰溜溜的离开这一地盘。所以虎在故事中多一只,占山为王。
再说虎啸,夜晚老残寄居人家,虎啸呜咽,直振的房梁落灰,窗户纸随之震荡。如若不是长居此地者,恐怕不心惊胆裂者不多。再到深夜,又传来五六声低吼,虽然声音刺耳,却不震动窗纸,据住家说,这是狼嗥。虎叫声较长,称为虎啸,狼叫声颇短,称为狼嗥,所以说古人用字遣词都是有讲究来历的。
关于站笼。
老残路过曹州府时,曾遇见一位喜用酷刑,极其残酷的佐臣,不少老百姓为莫须有的罪名,动辄站笼收监,没几天就去了性命,一年便办掉几百号人。当地人无人敢言,噤声不作,生怕被其眼线听到怨言,只敢赞赏大人不敢说个不字。
而其中的站笼,便是中国古代一种酷刑。这种特质木笼上端是枷,卡住犯人脖子。脚下垫几块砖头,若是罪重,便抽去几块砖头。没几天。犯人便会被活活吊死。在书中,衙门前的站笼总是站满了人,按着三天死几人的速度,不知有多少良民送去性命,又有多少家掬着一把眼泪。儒林外史中也有一种酷刑,为惩罚擅自卖牛肉的商人,把其带上枷锁,将五十斤牛肉堆在枷上,糊遍满脸,只留两个鼻孔透气,不出三天,盛热天气下牛肉早已变质发臭,盯满苍蝇,犯人也只有进的气没出的气了。不禁让人感叹古代刑法之多,在众多刑法下,甚至几百个大板下,不出几天犯人便丧命,让人更觉得生命脆弱。对比医疗先进的当今,以前真可谓是草菅人命。人命比稻草还不值钱。
关于天气
老残住在客店,当夜飘起来鹅毛大雪,厚实的压断了枝条,没过了雪鞋,白晃晃直照眼睛。在小径上扫地的小二也冻红了双手,其扫雪仍然赶不上雪下之快。比起如今,北京刚下一场大雪,还来不及在雪中留下深深的脚印,路上的雪便被扫的只剩下满地污雪,一般到了次日,便不见薄薄的一层雪地,只能从灌木上和车顶覆盖的雪中感受到下雪的记忆。在窗台外卖,老残可以探脖看到几只鸦雀躲在房檐下,缩着头瑟瑟发抖,饥寒交迫之状清晰可见。如今鸟总在高高的枝头呆着,下雪时也难见踪影。
再说其衣服。
当时的抚台因欣赏老残,特地派人送去一狐裘。当时老残穿的是棉袍,和现代的羽绒服棉袄不一样。古代的棉袍不抗冻,手工的讲几团棉花塞进去,并不能保暖。若是棉袍开线,里面的棉花还会一簇簇的露出来,看着颇为寒酸。所以当时的富贵人家冬天披的都是野兽毛皮做的衣服。97版红楼梦中贾宝玉总披了一件大红袍子应该使很多人都印象深刻。红色的袍子映照着白茫茫的雪地,更衬托出宝玉的朱唇皓齿。这袍子称作大红猩猩氅,是用鸟类羽毛缝制成的外衣。看来为当时制衣,许多野生动物都做出贡献了。在当今,貂皮大衣,兔毛大衣等仍然价格不菲,穿出去颇有范儿。不过在动保意识先进的西方,许多公众人物已经开始提倡反对皮草制品,这又是后话了。
以上是先想到的几点,之后再补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