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了大学区开学工作联席会,校长们都特别关注年轻教师成长,谈到学校年轻教师比例大,他们教学上手慢,课堂与教案两张皮;学校缺少骨干带动,希望通过大学区的层面进行教案共享。可以感受到校长们渴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心情十分迫切。
说到年轻教师的成长,我就想到了自己的成长。刚上班那会儿,学校缺数学老师,我就教数学。学校没有类似师徒结对的活动,我就自己拿着本子去老教师班里听课。听了几次课之后,我反而更不知道该什怎么教了,学校学的理论和在课堂上看到的情景,完全的不搭调。
那时可供参考的资料少,我的手里除了课本就只有一本教学参考书。每次上课除了看教学参考书之外,我就在想,我是怎样把这个知识学会的,我就怎样去教给学生。当时领导也很少走进教室听课,即使偶尔来了,也也总是以激励为主,“你们这些科班出身的老师没问题,放手干。”我就是在这种自由且无监管的状态下用自己的想法教数学,自我感觉良好。不久,教育组的专干杜老师就来学校听课,我执教分数应用题,画线段图时,我拿着尺子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线,等分了几份以后突然发现线不够长,就顺手拿粉笔在后面又添加了一段。事后教育专干杜老师指出了我示范的随意性,并告诉我学生在跟我学数学知识的时候,也在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方法,以及学习习惯,处事态度。等他们长大了,也许会忘记我教的知识,但习惯与态度会影响他们的一生。那时不懂什么理念,就觉得错了就该改。从那以后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也更注重课堂细节了。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
现在想想我遇到的两位领导是极具智慧的,一位给予了我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发展的空间,让我保持着一个年轻人应有的冲劲儿和干劲儿。一位则是适时的提点,让我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不至于在沾沾自喜中迷失了自我。
2019年3月5日叶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