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郊外的森林公园众多,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四环路到六环路之间,比较知名的有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西山森林公园、东小口深林公园、东坝郊野公园、世纪森林公园等,形成了北京外围绿色隔离带(greenbelt)的核心。这些公园的的建设,大多数得益于近年来政府在北京边缘乡村地区(urban-rural fringe)推进的“疏解腾退、留白增绿”以及“平原造林”等行动计划。很多乡村的经济也因此而转型,不再从事农业、畜牧业生产,和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低端工业加工行业,而是转为林木、林果、乡村旅游等行业。我们在京郊不少地区调研时曾发现,乡镇对于把一般农田转为林地大多态度积极,一来林地保护有更为严格的法规可依,容易杜绝圈地滥建;二来村庄留守的中老年劳力都当上了护林员,定期领取补助,成为很多农业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三来各区县对每年平原造林的指标层层分解,基层也必须得着地方落实造林指标,以完成考核业绩;前一阵子不少地区还发展过“林下经济”,促进增收。客观上讲,这些每年新增的林地有效地改善了北京的生态环境,也为环城森林公园网络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020年的端午节假期,陪家人前往东郊湿地公园半日游。东郊湿地公园位于东六环路和京平高速的交汇处,紧邻李天桥。这个公园实际上是属于东郊森林公园的一部分,地跨顺义和通州两区,总占地面积315公顷,属于大型郊野公园。它的面积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纽约中央公园相仿(奥森北园占地300公顷,南园占地380公顷;纽约中央公园约340公顷),几乎是伦敦海德公园(约146公顷)的两倍半。温榆河的支流小中河穿园而过,园内绿树成荫,湖泊和水系密布,水域面积达90多公顷,湖畔浅滩种植了大量的粉色莲荷,在夏日里颇有江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
东郊湿地公园有东西南北四个出入口,我们是从北入口进园的,从机场高速下来走李天路,不远就能到达。北口的停车场在公园里面,但疫情期间私家车不让入内,可以将车停在入口马路对面的首都儿科研究所李桥儿童医院的收费停车场。从地图上看,从任何一个入口进来都能接触不同的湿地景观,不过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游览了最北部的两个小湖,没有探索公园的其他地区,据说,公园里还有供孩子玩泥沙、堆沙堡的场地(可能是图中标着22号的“白色沙丘”景区),以及登高观景台等。
东郊湿地公园全面落成于2020年,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环城郊野公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构成了通州和顺义两大新城的绿化隔离地区。它与北部的潮白河森林公园、顺义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和南部的大运河森林公园在空间上相互衔接,在东部平原地区形成了一条纵贯南北的生态休闲游憩带。同时,由于位于首都机场航空走廊范围内,它也提供了进出国门时,从空中首先俯瞰到的首都绿色生态景观。
按照规划,东郊湿地公园内将“建设华北树木园、印象森林、湿地森林、动感森林、创意森林5个特色景观区域,建成集生态保护、休闲健身、科普教育、文化创意为一体的近自然森林公园”。其中湿地森林是其特色,又分为四个区,分别是“荷塘绿洲观览区、湿地科普体验区、自然演替保护区和森林休闲互动区”。不过,落实这些带有宣传味道的规划愿景并不容易,目前的东郊湿地公园除了荷花观赏颇具特色之外,其他的项目似乎泛善可陈。从我们在园区北部的游览体验来看,餐饮售卖、坐憩空间、公共卫生间等设施都相当缺乏;对动植物进行介绍的科普标牌只有空架子而没有添置内容;园区很大,但没有像奥森公园北园那样提供自行车或电动车租赁服务,游人只能凭借双腿在入口附近走走,难以深入公园腹地,这些都显示出公园的管理和软件建设还有待提升。
其实,如何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和吸引力,也是京郊很多森林公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有些公园只有树和高压电塔,缺乏景观营建和文化创意元素,甚至大量种植观赏性不高的毛白杨、旱柳等速生材,景观层次单调,更像是一个生产性林地或防护性林地。有些公园不但缺少特色,还出台出一系列的“游园禁令”,如不许搭帐篷、不许搭吊床、不许放风筝、不许垂钓、不许儿童使用轮滑、滑板、自行车等,也许允许做的只有在林间跑步或走路。但是这些大概不足以吸引游客前来或久留,导致有些偏僻一些的森林公园使用率较低,投资没有充分发挥效用,也无助于拉动地方经济。
美国学者菜茵贝格尔(Christopher Leinberger)在《城市公园与开放空间规划设计》一书中指出:“城市公园可以营造场所感、地标感、社区焦点感,而这些又可以转而增加地产的价值并成为诱发附近地区开发的刺激因素。然而,创造一个发挥作用并有价值的空间是需要努力的。”(p.38) 如今,北京已经构建了很好的郊野森林公园基础,但希望未来能在精细化设计和景观文化创意上再提升品质,为市民提供更有内涵的休闲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