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琢磨写作这件事,在简书泡了一段时间,看到有很多认真写字的人,却流量不多;一些哗众取宠的爆款却引人关注。市场需求扰乱了很多创作者的心?到底是质量重要还是流量重要?
我报了一门写作课,听完了很有道理,下笔如有千斤,一个字都写不出来。我在想这件事真的适合我吗?能坚持吗?
这让我想起很远的时候…
当我还十二三岁的时候,我十分内向,不愿与人多交流,总是被其他的小孩子取笑“呆子”,不屑回应,心里总是暗暗地生气,一股脑又泼洒在日记本上。
那时候,我总是一个人呆着,在小溪边听着溪水潺潺流淌,在房间里捧一本书静静地度过一下午,在田野上看着人团卷云舒,听着鸟儿叽叽喳喳歌唱…
那时候非常流行疼痛青春文学,像韩寒郭敬明,都收割了一大票的迷妹。我有个朋友家里有很多珍藏的书,比如四大名著,海底两万里,除新课标之外还有一千零一夜,十万为什么这类有意思的书,我总是和她借书,回到家捧着痴痴的看,一上午就能看完一本青春小说《悲伤逆流成河》。
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看了很多青春文学,诸如郭敬明 韩寒 饶雪漫这些流行文学,还有中学生课堂和意林也是期期追,在书里看到了一些新鲜的见解,对书对文字渐渐有了些文感,有了些憧憬,向往离开家乡,奔向激荡自由的生活。
初中的时候经常要交周记,我的周记总是很多话说,很多愁思,或者有些飘渺的,自己也无法形容的那种思绪。矫情地像小四仰望30度的天空不让眼泪流下来一样。
那时老师给我的评语 多体验生活,不要胡思乱想,现在想起来那时年轻气盛,听不进别人的话,倒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那时在qq空间也写过很多叛逆的文章,很多人说我犀利,年少轻狂。十几岁的时候总是很有表达欲,对的错的,爱恨分明,张牙舞爪,稍有不慎就出口狂言。
反而现在认识到社会人生的复杂,人性的复杂之后,我倒乖乖的学好了。不知道哪一天我删除了我所有的文稿,默默地收心努力工作,不愿写东西了。
对文字的冲动,想来也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的浑身戾气已经磨的差不多了,不再事事要强争,更加平静和宽容地对待生活了。
在职场漂浮三四年后,我在想我能做些什么的时候,忽然拾起了这年少的渴望。也许我还能做点什么事情,也许还不晚呢。
我为什么要写作,不为了显达不为了成名,也许只是为了圆心中的小梦。
谢谢你看到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