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听闻金庸走了,心里莫名感伤。
我从五年级开始读金庸的小说,到高中时有幸把他15本武侠小说读完,可以说是他启蒙了我对文字的热爱。他的作品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描绘了一个侠肝义胆、儿女情长的江湖,伴我度过了许多岁月。
第一次读金庸的作品是在五年级,笑傲江湖第四册,是跟随爸爸收酒瓶,一个老头送给我的。我从岳不群夺得五岳派盟主开始,读到令狐冲和任盈盈隐居西湖梅庄,赞叹世上竟有如此好看的书。不过直到初三,我才有机会读完整部作品。那时候没钱买,是初中同学从家里带来的。那时老师管的不严了,我也没心思自己学习,就在课堂上偷偷的看,下课后和同学谈论故事情节,简直是废寝忘食。
后来哥哥打工捎回来的四本倚天屠龙记,三联书店带插图的那版,是在初三的暑假读完的。虽然初三下滑的厉害,我还是靠以前的基础考上了高中。高一开学,我花钱买了两册侠客行,看完后在班里传来传去,竞相阅读。再之后记不清多久,我又自己买了四册的射雕英雄传,一口气读完。再然后也不是从哪借来的天龙八部,五册陆陆续续的读完了,不过不是按先后顺序读的,因为不知道另外几册都在谁的手里。以上几部作品印象最深,因为都是三联书店版本,看起来很有感觉。当然,那时候看的都是盗版。
再之后我买过一本合集,收录了雪山飞狐、鸳鸯刀、白马啸西风和连城诀四部,因为排版不好,错别字也多,对这本书印象不好,但还是津津有味地看完了。当时有一个遗憾,就是到底连城诀里的反派叫花铁干还是叫花铁平,盗版书里变来变去,我也一直没看明白。
飞狐外传印象不深,记不得是何时读的了,总归是在高中时期,也是三联书店的版本,只不过对其中的故事我不是很喜欢。书剑恩仇录也是我自己买的盗版,这部金庸武侠的开山之作,我几乎在最后才有机会阅读,不过对故事也不如前几部感兴趣。神雕侠侣按说应该是部好作品,可是我是断断续续的读,时间跨得太久,故事的整体性打折扣,反而不如电视版印象深些。
不过说起电视,最喜欢的还是吕颂贤版的笑傲江湖。我记得是初中的暑假,父母到地里干活,因天气太热不舍得让我去。我就在家里看电视。那时的广告不像现在,一集中间不断,即便这样还是不过瘾,因为一天最多播两集。后来快大结局了,也开学了。宿舍里有一个同学带了一个能收电视声音的收音机,也忘记是不是真的通过收音机听到了最后结局。
碧血剑印象不深,但肯定是读过了,依稀记得上下两册,我对袁承志确实喜欢不起来。鹿鼎记我实在记不起来是何时读的了,只记得也是高中,读的也是五册版的,只不过好像不是我自己买的。只剩越女剑了,当时我找遍所有的书摊,从未找到这本书,但我一直知道它的存在。好像金庸在笑傲江湖序里提过,自己的十四部作品可连作: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越女剑因篇幅太短不算数,可我却记在了心里。高中某次微机课,学的是上网,我第一次登陆新浪网,像发现了新大陆,点来点去终于找到了金庸的越女剑,最后就在网上读完了。
就这样在高中毕业前我终于读完了金庸的全部武侠作品,并且很为他封笔而遗憾。回想冬天拿着手电筒在被窝里读书的情形,一边被书里内容吸引,一边提防老师过来查夜。不小心光线透出了被窝,心情既兴奋又紧张,不过眼睛也在那时彻底近视了。
有一次,我到学校附近的新华书店,找了一套金庸合集—当然是正版的。我小心的翻阅着里面的插图和文字,正版的书籍无论是纸张还是排版、印刷确实是盗版无法比拟的。我当时就有买一套的冲动,可是价格对一个学生来说实在太高,在犹豫了多次后,我还是放弃了。好长时间我都把买一套金庸全集当作了自己的愿望,不过随着继续升学,然后工作,这愿望就慢慢的淡了。
就像音乐能作为某段记忆的载体,书籍当然也可以。我提到的那些书,有些还存放在老家的床底,也许当我翻开书页,读着熟悉的情节,看着发黄的纸张,往事也会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