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什么时候最有价值?小绿觉得应该两说。
本文图片来自央视《科技苑》栏目。
首当其冲是观赏性,比如月季,开到5°左右的时候最美丽,很多朋友也喜欢看盛放时的花朵,个大、色美、花量足、气味芬芳。留在枝头也好,切下瓶插也罢,做成树脂花赠送、装饰也相宜,更是花痴们进阶留住美丽的方式之一。
另一种是观赏、药食用兼具的。比如茉莉花、石斛花、金银花。
若干年前,看到朋友秀自己种的本地茉莉开花了,花儿绽放、香气宜人、不忍摘下,就精心挑选了一些接近开败的花朵,丢在水杯中,准备品尝茉莉花茶。
当即就发消息告诉她,花瓣已经黄萎,不具备饮用价值,回想下市场上卖的干花茶饮,都是一个个的小花蕾(部分牡丹、菊花茶饮,看似盛放,其实上品取的都是刚开放花粉量最大的时期)。对方一阵感叹,仔细回想觉得有理,忙把水倒了。
过些年看了央视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那九道窨制,满是茉莉花香却不见片叶的绿茶,取的也正是即将开放的茉莉花蕾。羞答答、似开未开,犹如未满二八的邻家妹子般,那才是精华的所在。
金银花,小时候欢喜了得,幼年时体质不佳,总有些时候会上火,家里人总会在生活区等附近找金银花回来,顺带去野地里找一些蒲公英煮水喝。后来市场经济,有了金银花露,甘甜味美,已经在现在的产品中品尝不到,私藏在记忆中。
金银花盛开的时节,往往是长江流域雨水连绵,病虫害肆虐的时候,由于自身抗性好,耐得住干旱,经得起日照,极少染病,且虫害不多。粗养少肥也能出相当的花量。
都说农民辛苦,粒粒皆辛苦,怎么个辛苦法,城里人当真只能想象。采摘金银花,人工效率极低,熟手成本太高,却总是集中成熟,没法相互帮助。为了保住收益,老农们选择自我压榨,起早贪黑,边收边发愁。最后各个都是腰酸背痛,积劳成疾。
对于春夏之交,痰湿体质的人,容易内火淤积、口角生包、便溏排不畅。牛黄解毒丸、金银花露、连花清瘟胶囊等凉性药成了这类人群的度夏圣品,远比一杯卡根达斯消暑效果好也便宜的多吧。
想象很美好,面对孕出的花蕾,不堪重负的老农收不过来,拔树改种其它作物的情况常常发生。节目中一位农技人员用了5年的时间,几经失败,终于较好地解决了金银花花蕾机械化采摘的难题,并不断改良中,可惜这种非流水线制造的手工农机普及率偏低,仍然有大量农民收获中苦苦挣扎。药用价值虽高,但经济价值低,机械化程度低,让金银花栽培沦为鸡肋。
既然小绿和看官可能无力扭转这种局面,起码我们应当了解农民的辛苦与不易,懂得珍惜眼下的所有。壮丁在城里打杂,老农在地里受苦。不要再抱怨他们用劣质化肥,打农药,因为不这样,他们肯定颗粒无收,坐困愁城,我们也买不到廉价的菜品。光叫嚷着食品安全问题,却不愿意付出更多金币的话,还是让我们先享受和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吧,体谅,何其重要。版权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