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赢得争论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避免争论
帕特里克·奥海尔曾经是一名卡车司机,他个人非常喜欢吵架,所以常常与客户发生争执,正因为这样,转行从事销售的奥海尔工作很是不顺。论起争执的理由,无非是客户一旦对卡车的质量存有疑虑,奥海尔便怒不可遏的“给那家伙上一课”。
但是后来,奥海尔成了纽约怀特汽车公司的一名金牌销售人员,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以前听客户说某某牌子好,我一定会愤怒,竭力争辩怀特卡车比他说的牌子好。但是我越争辩,对方越会反驳我;他越反驳我,他自己就越觉得那个牌子好。现在我闭上嘴,这样反而好多了。”
也许我们总是站在正确的一方,总能驳倒别人,但是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无论输赢,我们都无法改变他人的想法。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争辩、抱怨和反驳或许会带来暂时的胜利,但也永远无法通过表面的胜利赢得对方的尊敬。”辩论永无胜负,赢得争论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避免争论。
佛家有言曰:“冤冤相报,了无尽时,唯有爱方能终结怨仇。”同理,若以争吵对抗误解,怨恨则无休无止。唯有得体的处世能力、怀柔技巧和同理心才能够化解争执。
02 尊重他人的观点,绝不要说“你错了”
人之所以为人,不是机器,是因为人的认知常常为一些因素左右,成见、戒备、猜疑、恐惧、嫉妒、傲慢等等都能影响人的情绪和判断,人无法像机器一般保持绝对理性。
每个人都会犯错,所以我们也要给别人犯错的机会,并且包容他。我们无法通过纠正他的错误观点来改变他的认知,这样只会激怒他。所以,在你确信的情况下,假使你的朋友说错了话,请试着这样说“我本来不是这样想的,但是估计是我错了,我常常犯错。让我们一起弄清事实。”当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天上地下,无人能挡。
承认自己有可能犯错,会令你远离纷争。你的开阔胸怀会感染对方,令对方也力求如你一般公正宽容,甚至到最后,他也有可能承认自己的错误。
避免争论,给人尊重,圆融处事,方能达到目的。
03 如果你错了,请坚决果断地承认错误
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一段佳话——葛底斯堡战役惨败后,罗伯特·李将军没有归咎于下属,而是自己一人扛起了全部责任——“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个人导致了战役的失败。”
要知道,愚蠢的人只会推诿,坦率的认错才是品格高尚者的见证。
战争失败的后果,我们无需考虑,在生活中,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完全不会犯错,犯错是常有的,也可以说成是人之常情。问题在于当我们犯错以后,该如何获得原谅,得到自身心理上的安慰呢?
当责骂在所难免时,与其从对方口中听到攻击的言辞,不如抢先认错,自己检讨,把对方想说的话说出来,不给他留任何余地。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如若抢先道歉,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下,对方会因为你的态度而转变自己的态度,继而对你产生理解,等待你的将会是宽容和原谅。
04 沟通始于友善
太阳和北风的故事,我们从孩童时代就已听过。
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让老人脱下外套,以此来对比谁更强大。北风卖力的吹,老人却把外套裹得更紧;太阳冒出脑袋,温暖,最终让老人脱下了外套。
温柔友善永远强于暴力。
如果你想要得到他人的赞同,请先让他相信你是他重视的伙伴,这是俘获他心灵的一滴蜜糖;凭借这滴蜜糖,你就能够赢得他的心。这就是所谓“一滴蜜糖比一加仑胆汁更能吸引飞蝇。”
这一观点在中国文化里也有所体现,中国人讲求“和”,在字典中,这个字的意思为“平静、相安”。千百年来,“以和为贵”的观念根深蒂固,与人相处中,和谐温馨总是我们看重的第一要点。
05 让对方点头称“是”
苏格拉底是古往今来最有智慧的哲学家之一,他独创的“苏格拉底对话法”正是构建于“是”的策略之上。苏格拉底提问的角度十分巧妙,令对方不得不点头赞同,然后,他再乘胜追击,接二连三地抛出问题,令对方连连称“是”。不知不觉中,对方已经得出了与此前截然相反的结论。
这样说可能有些空洞,我们来举个例子说明。纽约格林威治储蓄银行的柜员艾柏森遇到了点棘手事。一位顾客想要开户,但却拒绝回答表上的一些问题。
幸好艾伯森深知苏格拉底对话的精髓,“假设有紧急情况发生,您是否希望把您在本银行的存款转给您的家属?”
“是啊,当然了。”顾客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艾伯森乘胜追击,接着问道,“如果您把家属的信息告诉银行,我们就能够遵照您的意愿准确把存款转至对方账上,您不觉得这样更稳妥吗?”
顾客再次回答“是的。”
当顾客意识到银行需要这些信息是为了他好,而非银行自身牟利,他的态度立刻发生了转变。他认真填写了回答表,并且另开了一个信托账户,将他的母亲列为受益人。
06 让对方主导谈话
法国哲学家拉·罗什富科曾言,“若想树敌,就胜于你的朋友;若想交友,请让你的朋友胜于你。”
如果朋友胜过我们,他们会觉得自己很重要;如果我们胜过他们,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会对此感到自卑,甚至心生妒忌。再知心的朋友也更愿意在我们面前谈论他们的成就,请给他们说话的时间,耐心倾听。
“要比所有人都聪明,但不要告诉他们这一点。”
古人云,轻履者行远。
原意是穿着轻便鞋子的人,走得比较远。而后特指那些随时可以轻装上阵,从容淡定的人。这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背后,蕴含智慧。一个胸怀宽广、在任何时候都宠辱不惊的人,岂有行不远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