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害怕独处,害怕孤单。黑夜来临时,节假日的时候,看着万家灯火,或者熙熙攘攘的车流,孤单寂寞难耐的情绪环绕,没有父母的怀抱依偎,没有朋友可以倾诉,我们得自己不断适应这样的日子。孤单寂寞也会成为生活的常态的。成年人的世界里也需要这样独处的时候。我们会慢慢发现独处的可贵。
生活中,许多男人,在下班开车回家后,要在车里抽支烟再上楼,因为在那短暂的20分钟里,他不必面对公司的烦心事,也不必面对家里的柴米油盐,信用卡的透支、房子巨额的贷款,仿佛在那一刻都彻底清空。
许多女人,在当妈之后,洗澡的时间越来越长,因为在那密闭的独处空间里,她不必理会孩子在外咿呀哭闹的声音,仿佛世间所有的烦心事,都于己无关。
有人说,成年人之所以常常疲惫,是因为诸多身份的叠加。每天走在路上,身份在不断地切换,从父亲母亲到儿子女儿,从公司员工到妻子丈夫……渐渐地你发现,我们长时间都戴着面具,以至于有一天模糊了面具与面孔的区别;我们总是尝试扮演好所有的身份,却忘了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原来,独处,才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
一个人独处,才能完全成为自己。
人生就像是一列单程的列车,在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可是无论是谁,他们都只能陪着你走一段路,最终陪你走到最后的,只有你自己。所以,感受孤独,这是人生的常态;能享受孤独,这却是一个人的能力。
一个人逛街,你不必受到别人时间的限制,走走逛逛,想停就停;一个人旅行,你可以说走就走,更有那份静心,欣赏沿途的风景;一个人读书,你可以享受夜的静谧,在书的世界里,找到另一个天地。还记得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不再装模作样的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孤独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独自的生活。”
人生这么短暂,何必每日游走在那些无意义的饭局中,何必频繁地参与到形形色色的聚会中,何必担心因为自己独处,而成了别人眼中的凄凉?毕竟那些狂欢与热闹散去之后,孤独的感觉会更加强烈,空虚的你依然空虚。不如给生活留点空隙吧。
一个人独处,才是最重要的增值期。
在生活中,我们总能发现,那些在某一领域做出成就的人,多少都有点孤僻。村上春树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跑步也好,写文章也罢,一个人的时光,他总是效率满满。
反观那些忙于迎合与应酬的人,看似天天忙忙碌碌,却再也没有时间提升自我。他们看似朋友很多,但真正需要帮忙时,却没有人真心愿意帮助自己。
成年人的社交,本质上不过是一场等价交换。只有独处,提升自己,你若盛开,清风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