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样是引用名人名言,有些人的应用就让你觉得,这人怎么这么俗套呢?你这人怎么书呆子气这么重啊,你这个人怎么总是把书上的话当成真理呢?
而有些人张嘴闭嘴也是一些名人名言,一些名言警句,有时候还会冒出一两句诗来,可是你就会觉得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这些语言,就变得那么恰如其分,你觉得在此情此景,他说的这个话就刚刚好,必须是这个话不能是大白话,也不能是其他人的什么话。
2
那么作为我这一个喜欢定量的人来说,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不适合引用别人的话书上的话,又在什么样的场景下适合用别人的话呢?
就算是引用,那么被引用的这些名人名语,是不是也要符合一些某个方面的特征呢?
就我现在能够想到的就是引用这个话,一定要有画面感,一旦说出来的,它本身自带的画面感跟现场场景的画面感要有非常高的契合度,那么这个话出来才会让人觉得特别的高,特别的巧妙。
不管现场的场景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你之前已经用了一些铺垫性的话语所描述出来的,只要在这个时候,你的听众都还没有想起来这个词,或者说他脑海中已经响起了一部分这个词语的时候,你把它说出来,那一定是很有震撼力的。
3
其实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我认为都不适合去引用别人的语言。
也就是说,我认为在大部分的时候,如果你说某本某本书上说过什么样的话,某个某个人说过什么样的话,作为你的逻辑推理的某个注脚的话,你的话在很大的程度上,其实就是没有说服力的,你需要这本书,你需要这个名言来为你所维护的道理进行背书,也就是说你没有足够的信心,完全从逻辑上把对方给说服。
所以引用别人的话,慎用。
尤其在一些话已经被大量使用过的情况下,那么它一旦被引用了,那么在很多的时候是属于滥用的范围,不是不恰当,就是非常的不恰当。
如果在某个时候你一旦引用这句话,很有可能让听众把他之前听到这句话的场景,跟现在的场景关联起来,如果之前的一个场景是一个很烂的场景,你很可能就此躺枪。
4
当然你会说别人已经言简意赅的,把该说的道理,非常简练的,凝缩在了那句话中,你还叫我怎么说,我就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我就觉得我不用再去改编了。
那这个时候我到底该不该引用呢?
我的意见是,还是不该。
我现在引用一句老话,就是最好的学习就是教人学习,最好的复习就是自己给自己讲一遍这个知识,有人不是做过一个统计研究。
说学习的效果什么样最强?给别人讲一遍,怀着我回去要给别人讲一遍的效果最强。
当然更强的,是能够想象出应用场景的学知识时知道这个知识在某个场景下有用,那么学习效果应该是比当老师会更强一些,但是这样的时刻真的是太少了,如果你听到的每一个知识都能够急切的确切的知道,它会在什么地方被应用到,那么从本质上来说,你可能学到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应用型的,很少偏理论。
而回到刚才那个话题。
再让你觉得醍醐灌顶的词语,也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说一遍,用自己想到的例子再佐证一遍。
你可以把你的讲课对象定位为你所认识的,在你心目中最笨拙的那个人,最没有文化没有知识的人,你想我要是给他讲这个东西,他肯定很没有兴趣,我怎么讲的,一听就懂,一听就感兴趣,既能让我把这个东西说完,也能够让他理解。
5
这就说明在读书笔记中有一项应该是非常重要的。
就是你应该把你所有的画下线的句子,全部用自己的话说一遍,你怎么就觉得这句话高屋建瓴啊?你怎么就觉得它动人心弦了,你怎么就觉得他醍醐灌顶了,把你的经验说出来,这句话才是你的,否则你就写个拆,那地方再盖起的房子也跟你没关系。
我认为这也是精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