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寄杨邃庵阁老书》察阴阳之消长以乘其运

【原文】

古之君子,洞物情之向背而握其机,察阴阳之消长以乘其运,是以动必有成而吉无不利。伊、旦之于商、周,是矣。其在汉、唐,盖亦庶几乎。此者虽其学术有所不逮,然亦足以定国本而安社稷,则亦断非后世偷生苟免者之所能也。


【译文】

古代的君子,能通过洞察事物背后的逻辑从而把握住机会。考察阴阳的消长而顺乘发展规律,因此行动必定成功,所向无不吉利。伊尹在商代,姬旦在周代就是这样。在汉朝、唐朝的君子,也差不多做到了这样。虽然他们的学问还有不够纯粹的地方,但是已经足够安定国家社稷,绝不是后代那些偷生苟活者可以相比的。


【感悟】

顺势而为,存天理,去私欲。

(1)阴阳消长。能成大事的商周圣贤,之所以能成大事,是因为人心所向,大势所归。能洞察事物背后的规律,具备审时度势的能力,明白此消彼长的变化法则。然后,不要有个人的私欲,从大局出发,顺应这个发展趋势,事情自然水到渠成。

(2)天时地利人和。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域、去做顺应人心的事情。不论大事、小事,要能成事,都是这个规律。小到什么呢?我们在吃饭的时间吃饭,睡觉的时间睡觉,作息规律,能让我们身体健康,神清气爽,做起事情来轻松愉悦。人和人的相处,在熟悉的时候不去说虚头巴脑的话,刚认识的时候不开没有分寸的玩笑,也是这个道理。大到什么事呢?我们做事业所要达成的目标,是不是符合现在大多数的人需求,是不是未来十年的朝阳赛道?我们的团队有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在一个有政策扶持的区域,还是没有支持的地方?要成事,不一定要我们变成圣人贤人完人以后才能成事的。汉朝唐朝的君子他们也有学问不完善的地方,不妨碍他们成就大汉王朝、大唐盛世。做到天时地利人和,每天的学习就是提醒自己,去私欲,存天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