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我都是在一杯热茶的氤氲茶香中开启一天的工作。已经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养成了喝茶的习惯,也说不上来为什么会喜欢喝茶,只是将茶当成了一种日常饮品而已。
有时候我会想,这或许是因为无意中解锁了深藏于中国人骨子里的嗜茶基因。
的确,中国人与茶,就像西方人与红酒一样,渊源深厚,情意绵长。数千年来,中国人与茶共度了无数个春秋,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剪影。如今,饮茶之风不仅依然风靡,就连不喜茶汤苦涩之味的年轻一代,也被奶茶、果茶等新式茶饮所征服,而且世界各地都能见到中国茶的身影。
回本溯源,你会发现,风靡古今中外的中国茶之所以能有如今这般风范和排面儿,都要感谢它命中的这位“贵人”——唐玄宗。
提到唐玄宗,你会想到什么?
是与他谱写了一段旷世绝恋的杨贵妃,是令大唐盛世崩塌的安史之乱……
这可能是许多人脑海中会冒出的答案,然而,很少有人知晓的是,唐玄宗还有一个心头好——茶。
唐玄宗最爱喝的是蒙顶山茶。天宝元年 (742年),蒙顶名茶因其品质优异、工艺精湛,被列为朝廷祭天祀祖与皇帝饮用的专用贡茶。
《茶业通史》中提到, 早春三月茶树还没有吐芽,唐玄宗就开始催单了,还下令十日之内就要送到宫中。为了喝到新鲜的好茶,他算是盼星星盼月亮,百姓们为此日夜赶工制茶。
唐玄宗此人可以说是极富才情,又很会“玩”。擅音律,便将音乐“玩”到极致,不仅留下了《霓裳羽衣曲》、《紫云回》、《凌波曲》等流传千古的著名乐曲,还在宫中开设艺术培训班,并亲自授课,将自己“玩”成了“梨园”鼻祖不说,也将大唐歌舞推向了巅峰,流芳百世。
“玩”音乐都能玩得这般风生水起,“玩”茶自然也是不在话下。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独自饮茶亦不如众人一起品茶来得有味,可茶话会若是只饮茶、品茶、论茶却显得高雅有余,风趣不足。这对于爱“玩”且会“玩”的唐玄宗来说,简直就像是没有杨贵妃起舞的《霓裳羽衣舞》就失了灵魂一样,毫无滋味。
那怎么办呢?不如来点儿娱乐活动增添趣味。
“玩”要有度,也要有方。既是茶话会,自当以“茶”为主,斗茶游戏再适合不过。
《梅妃传》中记载了一段唐玄宗与梅妃斗茶的趣事。
“开元年间,玄宗与妃斗茶。顾诸王戏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斗茶今又胜我点。’妃应声曰:草木之戏,误胜陛下。设使调和四海,烹饪鼎鼐,万乘自有宪法,贱妾何能较胜负也。 上大悦。”
记载虽只寥寥几句,也并未描述两人斗茶的场面,但可以看出斗茶游戏在宫中的盛行。
唐玄宗不仅好饮茶,而且“茶”这个字的由来也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其实,茶一开始并不写作“茶”,而写作“荼”。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何时少了一笔,成了“茶”呢?
这就要说到开元年间官方编纂的一本书——《开元文字音义》。据说,唐玄宗为这本书作序时,好巧不巧,写到“荼”字的时候,杨贵妃端着一盘岭南新采下、用八百里快马送来的新鲜荔枝推门进来,请唐玄宗品尝。就因这一瞬间的分神,唐玄宗一不留神少写了一笔,将“荼”写成了“茶”。等到发现时,为时已晚。却不想此书发行后,大家纷纷仿效,改“荼”为“茶”成了时尚。
不过,虽然当时改“荼”为“茶”流行了开来,但却并未有明确定论,常常是“荼”、“茶”混用,直到茶圣陆羽在撰写《茶经》时,一律写作“茶”,“茶”方才成了本字,正字。
再后来,文人墨客根据《说文解字》的造字原则,对“茶”字进行仔细研究,将“艹”、“人”、“木”三部分解读为“人在草木间,孰能不喝茶”,赋予了其回归自然的思想,呼唤、引导人们回归自然,喝茶保健。
话说回来,喝茶却有保健养生之效。如此来看,是不是唐玄宗这一“错”,倒是错得正好,错得很妙呢?
我相信,唐玄宗自己都不会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与其说是歪打正着,到不如说冥冥中自有天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道是,上有所好,下必投其所好。
有了当朝最高统治者的鼎力代言和多方推介,茶的地位扶摇直上,从此开启了平步青云的一生,可谓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茶的起源虽已不可考,但茶作为商品买卖的出现,最早见于西汉的一则雇佣合同《僮约》:“烹茶净具.......武阳买茶(今四川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
那时,茶叶种植规模非常小,饮茶更是属于极小众的爱好。直到盛唐时,也就是开元、天宝年间,在热衷茶事的唐玄宗及皇室的代言下,催动了饮茶之风的形成,只不过那时只是初现端倪,而到了唐肃宗至德、唐代宗大历年间,饮茶之风方逐渐兴起,不但贵族名流日常“社交”皆饮茶,寻常百姓亦皆饮之。
在流传后世的唐画中,饮茶之景屡见不鲜,足见当时饮茶之风的盛行。
著名的《宫乐图》描绘的就是唐代宫廷贵妇们聚会、品茗、听乐曲的场景,图中共有十二人,围坐在一张长方大桌的四周,方桌中央放置一只很大的茶锅,右侧中间的一名女子手执长柄茶杓,正在将茶汤分入茶盏里,而画中其他女子有的手持茶盏,有的细啜茶汤。
到了唐德宗建中年间,更是出现了茶业盛况。
“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已后盛矣。”——杨晔《膳夫经手录》
诗圣杜甫曾写过一首《八条山下题水口草市》,描述了因茶叶贸易的兴盛而繁荣起来的水口。
倚溪侵岭多高树,夸酒书棋有小楼。惊起鸳鸯岂无恨,一双飞去却回头。——《八条山下题水口草市》
“水口”是顾清江入太湖河道口的出水口,唐代后期由于求办贡茶和买卖茶叶的船只停泊在这里,使得原本荒草萋萋的地方变成了有酒楼茶肆的固定草市。
如水口一般,那时因茶叶贸易而兴盛起来的集镇或码头非常多。凡是茶叶所过之处,不仅面貌尽皆焕然一新,或因茶而富裕,或因茶而繁荣,甚至茶叶都成了堪比金、银的硬通货。
此后,茶在一千多年的岁月中,一直都是稳步发展,种类越来越多,喝法也越来越多。如今,更是成为了世界三大饮品之首,走上了茶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