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上善若水。”在老子眼中,“不争”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而在儒家,又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里的“穷则独善其身”,并不是自私自利的行为,而是一种在困境中坚守本心,洁身自好的心性。
这类观点,用叶嘉莹先生的话来说,便是“弱德”。而何为弱德呢?弱,不是软弱,而是恬淡,德,就是德行。叶嘉莹先生曾说:“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
这种品格就是一种弱德之美。
弱德之美,美在坚守。人生在世,几多诱惑,有多少人为了一斗米折腰,甘愿为了地位与财富而低头。而“弱德”非“弱”,弱者是逆来顺受,任人欺压,弱德则是一种坚守,是有自己的信仰与追求,不屈服,不放弃。正如《石灰吟》所言:“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死也要坚守自身的节操与品格,这是弱德之美。
弱德之美,美在不争。“不争”并非软弱,人生需拼搏不假,但那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也未必便是不软弱。杨绛先生很喜欢自己翻译《生与死》的一句话:“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叶嘉莹先生也说过:“我不想从别人那里去争什么,只是把自己坚守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弱德“不争”强调的是珍惜和坚守,身处逆境仍安于本心,坚守本心,这是弱德之美。
弱德之美,美在不声张。“弱德”是一种承受,一种坚持,是在逆境中完成自我的一种力量。无需宣之于人,而始终在于内心。“弱德”看似软弱,实际上却是把所有的苦闷哀愁掩于心间独自消解,而不再传递出去,这种貌似软弱的内心,不失为一种强大。不声张却细水长流,“润物细无声”,这是弱德之美。
弱德之美,美在不争,美在坚守,美在不声张。拥有弱德的人,看似与世无争,淡泊如水,实则隐忍的表达着自己的坚守。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杜甫“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还有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代代的文人雅士,都有着对“弱德”的深刻体会,在逆境中坚守住了本心。
这是古人的弱德,那么放在今天,弱德又是一种怎样的体现呢?
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以“冰冻”之躯追赶时间,与死神争抢生命,这份面对疫情、面对病魔的坚守,正是“弱德之美”的一种表现。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正是因为在权威面前敢于坚守自我,不迷信权威,才有了杂交水稻的问世,让饥饿的威胁退却。这份坚守,这份造福世界的决心,也是对“弱德之美”的一种诠释。
“褚橙大王”褚时健七十五岁再次创业,历时六年种成享誉全国的“励志橙”,最终在八十五岁身价过亿。橙子是六年挂果,七十五岁的褚时健的这份决心与毅力,是对生命的不屈服,不失为一种“弱德之美” 。
生活中,我们有始有终做好的每一件事,在困难中的每一次坚持,在规则面前的每一次遵守,都是“坚守”的一次实践。我们坚守的并非只是一件事情,一项任务,而是一种责任,亦是本心。在困难和诱惑面前坚守自我,就是弱德之美最深刻的体现。
弱德似水,处下不争。愿我们都能在坚守中品味弱德之美,在这纷繁的世间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