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当地的商品比同类进口价格要高。尤其在日本,大部分当地生产的商品的价格比进口产品要高。而有些地区则正好相反,例如在中国进口商品往往较为昂贵。当进口需要额外支付较高的运输费用和关税成本时,在相同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当地生产的商品应该比进口的便宜。
不过有趣的是有时候即使性能、质量相似,价格高的一方仍可以占据市场一定的份额,这种现象发生在当地生产的商品上尤其有趣。
当地的公司往往与国外的那些国际大公司比起来规模较小,甚至有些当地的公司可能只是一个小作坊。这种情况下,当地的公司由于生产规模上的差距导致生产效率较高,导致价格较高。但这些公司的产品仍然可以非常受欢迎。在一些地区,当地人更加信任当地公司,他们或许直接认识公司的职员或者拥有者,并建立较好的关系,导致他们在私人情感上更加支持当地的企业。还有一种类似的情况就是,人们觉得他们有义务优先选择当地的产品,例如在英国,一些牛肉的包装上会明显标注牛肉产自英国,以此来吸引英国人购买。同时有一些公司的历史悠久,可能已经为当地人服务的几代人,这样他们的商品的服务更加有保障。规模小的公司可以在小范围内提供非常细致的售后服务,而历史悠久使得人们在购买特别商品时期待获得更加长时间的服务时间,尤其是在人们购买一些不以损害但又相对较难修理的商品时会比较有利,例如手表这样的商品。
综合考虑,人们在选择当地商品和相似的进口商品时,人们往往相对比较感性,并作出一些相对不完全理性的期待(简单地依靠过去的发生的来预测未来是不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