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大四的课比较少,也还没有开始写论文,所以有大量的时间去泡图书馆。
除了复习日语、准备考级外,其余的时间都用来读书了。那一年的读书量大概是我整个大学生涯读书最多的一年。
我开始读《追风筝的人》《岛上书店》《无声告白》《岛》《偷影子的人》,震撼感尤为强烈;也开始读王小波、龙应台、木心、路遥、村上春树;那一年刘同、大冰、张嘉佳、卢思浩、张皓宸在学校里很火。
青春的迷茫开始水深火热,一度意识到自己所读的书匮乏的很。
那一年参加了几场签售会,影响很大,但知道自己文笔拙略,写不出什么优美的文章,而想做编辑的想法有那么一点点的萌芽。
也在那一年注册了公众号,慢慢腾腾、多多少少、陆陆续续的开始写了一点不成文章的生活所感,但并没有坚持下来,大抵是过于懒惰。
但我仍觉得我是幸运的。
我在毫无经验、毫无专业知识的情况下遇到了带领我走入这个行业的武老师和刘老师,以及很好的同事,也感谢那一年恶补的书、所写的文字、新媒体写作平台的一些了解,为我进入这个行业垫了一块砖。
总有朋友问我,图书编辑的日常工作是做些什么?图书文化公司是出版社吗?图书编辑是校对老师吗?我有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后来,我在豆瓣上看到同行的编辑分享了一则漫画,是说:
编辑就如同妇产科医生,接生出来的每一个孩子都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但每一个孩子都胜似亲生。
编辑出版的每一本都不是编辑自己亲笔写的,但是每一本书的产生、每一本书的命运,编辑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截止到现在,进入图书行业有两年半的光景,但我一直焦虑于自己成长的过于缓慢。对于公司和老师的期望还差的很远。
有时我听磨铁公司(图书行业做的很好的图书出版公司)的老师分享入行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成长心得,就会时常的恍惚。
就总会想,自己进入这个行业,明年、后年会做成什么样子呢?会做哪些书呢?
也很想像行业里的前辈一样,介绍自己的时候可说自己是做《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编辑、《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编辑、做木心的编辑。
会成为一个用作品说话的编辑吗?
也会时常鼓励自己说,不论怎样,自己也算是做了自己想做的职业,做了自己喜欢并感兴趣的工作。这样想想,就不免多了一份勇气和信心。
不知道自己未来会做成什么样子,不知道自己会做出什么样子的书,也不知道自己会在这个行业坚持多久,但至少现在的自己,还是会认真做好每一本书。
我想,如果有那么一个人,在繁忙、焦虑的日子里,不经意走进书店,会因为我所做的那本书,那本书的装帧、那本书的封面、那本书的版式,以及那本书的内容,而欣喜地捧在手里翻看,我会有很大的满足感,这大概就是工作的意义吧!
如若因为这本书的内容而给那个看书的人带来鼓励和安慰,那真的是幸福的事啊!
黄山老师在《一千种风的味道》这本书里写:
我孤身一人,但并不孤单,
有一天你会因为喝到我酿的葡萄酒而爱上我,
因为杯里有一千种风的味道。
我孤身一人,但并不孤单,
有一天你会因为看到我策划的图书而爱上我,
因为书里有一万种生活的意义!
wa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