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同读一本书》群主小郭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同读一本书”到底应该读什么书?》,我看了之后就得出了一个结论:读什么书哪是重点啊,重点是思考。今天我们也来谈谈读书思考的事。
前两天我有一个朋友问我:“百洋,你读书快,你快告诉我XX书的结局是什么,我听听就行了。”
我很奇怪的看了她一眼,我说:“如果只想知道结局那你应该问度娘啊,上面对一本书的概括肯定比我专业啊。”
我觉得很多人可能都被问过类似这样的问题,或者你也问过别人这样的问题(当然,我就做过这事)。如果这是在你选书之前问的问题,我还能理解,因为你要看看这本书是不是自己的菜嘛,然后看看什么时候要把这本书纳入后宫。但是如果你是另外一种意思,仅是想了解或者满足某种需要的话,那别人口述,还真不是什么好路径。
现在,我就在想“合着来您看书就是为了知道结局啊”,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度娘真是个好去处,里面你知道的不知道的过程,都会让你了解清楚。有的人读书可能还有另外一点,看书就是为了看书,翻译一下就是:证明你自己看过这本书了。
后来,我研究了一下,如果对自己不喜欢的书,但是你觉得大家都看了的书不看的话显得自己好像不懂,所以你不得不去看。那这种情况还可以有用另一种方法,就是看书评。当你把这本书的正面书评和反面书评看了几篇之后,那你对整本书的脉络以及结局就理的差不多了,然后你也可以和别人谈论,你看过这本书,然后别人说的话你也可以接上话了。
这么做看着感觉好像有点不光彩,不过你可千万别想歪了。我倒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办法,对于你不想看但是因为某种需求你又必须了解的书,这两种做法真的是不错的选择。就说最近发生的事吧,顾客谈到《芈月传》,对于这类跌宕起伏的情感大剧,我一向是观望态度敬而远之的,但是现在好像你又不得不知道。所以就看了几场花絮、通过身边人谈论以及联系自己知道的历史知识大概了组织了一个脉络。
顾客说:”芈姝其实挺可怜的。”
我说:“是啊,唯一的儿子也死了。”
结果顾客问我:“她儿子死了吗?什么时候死的?被谁害死的?”
我心想:昨天还听别人说更新到50多集了,这公子荡还没死呢!
我说:“额,应该快了,是自己举鼎被鼎砸死的。”
所以,你看对于自己不感兴趣但是你的客户群体可能有兴趣的话题好像你也得知道,那么度娘和看书评、影评、剧评就因该是你很好的选择啊,这种快餐文化也未尝不可尝试啊。
从侧面说了这么多,我们再回过头来说读书为什么要思考?因为只有思考才是向自己证明你读过这本书,也只有思考,看书才能和自己有关系,也只有思考,才能达到看书的目的,也只有思考才能修身养性、增强底蕴、才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所以,这就能达到我们群主小郭说的话了“读什么不重要,读到哪不重要,读几遍不重要,重要的事思考”,所以真正的的读书,其实是思考。但我们开始思考时,读书才会变得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