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结局了!
我还没看够,但也看够了。
既然剧名是带着原著,那么我就谈谈我看过原著和剧的观感。
首先,剧不如原著,甚至相差甚远,不过结尾收的好,这应该是近期收尾比较好的一部剧了。
原著有着时代背景,有着推动时代的意义,剧情改变纯粹是为了市场,为了迎合现代,都在充斥着爽剧的成分。
1.亮点:3大亮点
1:3个人的爱情结局
我万万没想到,加林最后是自己1个人,既没选择巧珍也没选择亚萍。
巧珍的爱我可以理解,但亚萍我却不能理解,她表达的爱是一瞬间,只要你进入我的圈子,我就倒追你,无论是对我置之不理,对我恶语相向,我就是要倒追你,为了爱情而迎合爱情。
马栓下线后,加林有意和巧珍走近,本来我以为最后会大改,两人会在一起,不过现在来看是我想多了,友情转化为亲情,既是勇气,也是魅力所在。
没和巧珍在一起,但也不能和亚萍,这就是编剧笔下的亮点,有得有失,不可能什么都给你,就像黄父和黄母一样,既然为了事业,那就放弃婚姻,亚萍和母亲是一样的,专注事业型女人。
没在一起就是亮点,在一起就过于狗血了。
2:巧玲的逆袭
这个角色或许会让很多人赶到讨厌,但不可置疑的是她是全剧中最想进步的1个人,为了摆脱三星,不止一次跑到上海求助姐姐。
哪怕只有一丝希望,她还是愿意试试,但她最大的误区在于一边服从家里安排结婚,并一边却不想只做个农民种地生娃。
她最初的表现是天天在家里看书,活不干饭不做,还吃避孕药,从而引发了三星的黑化,三星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她。
但编剧不满足,觉得只塑造了巧珍不能体现女性的自强,所以安排了三星的黑化,再次突出女性的崛起,打破以往的封建。
巧玲和她姐姐不一样,甚至强于她姐姐,巧珍是靠着老太太的馈赠成长起来,我们要知道,一个陕西女人带娃到城里打工,居然因为和老太太对脾气,最后得到一大所房子有了启动资金,接着承包食堂,开面馆,这是带着主角光环的。
说回巧玲,她最后的结局是在一家外企公司成为了小领导,而这一切都是源于她姐姐的教诲。
我觉得这个人物比主角更加写实,什么获奖,到了报社1年成为了主编之类的,太脱离现实轨道,只有她的逆袭是最完整,也是最让人信服。
3:高明楼父子受到惩罚
这点我有点没想到,我本来以为是和剧中上一个人一样,开除就了事了,但从剧中来看,明楼明显是坐牢了,双星从小人物开始做起。
双星的认错我没有想到,其实到最后巧玲准备走了,这件事也揭不开了,但双星却主动坦白,这一剧情打的我措手不及,但转念一想,不坦白就结局了,影视规则不允许。
主动坦白和被动承认,这算是两回事,,在这里我主要想说的是高家父子受到惩罚,明楼就该坐牢,这种人不值得原谅。
2.遗憾:2点遗憾
1:加林
主角太完美了,我对于人的理解是自私自利,同时有血有肉,很明显加林没有做到,也不是说他没有演到,是编剧没有发挥好。
农民到上海,考进了报刊,根本没有拍出小人物的心酸,工作中上下级的勾心斗角,反而是一路扶摇直上,直到成为报社的一把手。
太顺了,我们都是人,有空子会钻,有便宜会战,想升官,想发财,这才是做为人的基本想法,既然是拍男主从农民翻身挤进上海,那么就要勾画出人的基本特征,而不是受到领导赏识,一年翻身成为主编。
成功真的不是靠努力就可以,他的成功是不可能复制,也根本不存在,自强不息,靠着努力就可以在大上海闯出一片天,我深感无奈。
2:三星
他前期是个好孩子,喜欢巧玲,接送她上下学,送钱送物,这就跟当时的二姐是一样的。
其中有一个细节,我觉得三星很好。就是他二哥结婚的时候,母亲把棺材本拿出来给双星结婚,大哥却没拿钱,三星转手把车卖了,只为了二哥结婚。
说实在话,这种朴实的人不多了,二哥结婚为什么要他拿钱,象征性拿点也就算了,他直接把车卖了。
但是这个人物没刻画好,因为巧玲彻底黑化,父母不管,大哥不管,二哥也不管。前期那么喜欢巧玲,后期却又那么绝情,说他是为了钱,那么最后还是想和巧玲在一起。
说他是为了巧玲,但却是他把巧玲逼走的,人物刻画太单一,既然让他黑化,就要讲明白黑化的特点,就只是巧玲天天在家看书,不做饭吗。他也是上过学的人,后面他所做的事直接推翻他上过学,明显逻辑不通。
3.结局:双星另有深意
从结局来看,被洗白了,而洗的很白很白,如果单看最后一集,我相信他是主角。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他被洗白,不是因为不喜欢他这个人物,而是他做的事。大学的名额是加林的命。
如果说在那个时代想要走出去,只有大学,但双星却把路彻底堵死。我不喜欢网上说的话:“犯错的人是他父母,他是乖孩子”。
身为最大受益人是乖孩子?在他面前有两条路,1条是当农民,第2条是上大学,这是他的选择,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想做一件事,谁也决定不了。
其实加林原不原谅他完全取决于格局,如果加林是农民,他必然不会原谅,但现在已经是主编了,地位相差不大,原谅也就大打折扣。
他的结局是另一层含义告诉我们,做了错事,无论过去多少年都可以回头,只有勇于承认,一切都会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