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如何才能用更少的时间完成相同的结果。这是追求效率的目的,但具体怎么做呢?我完全没有思路。
但最近我听了邹鑫的喜马拉雅节目《制定新年目标》,里面就提到一点:
选择自己最可控的方法,而不是选择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这句话启发了我:我习惯性地选择自己最可控的方法,以确保事情能按照计划发展,但实际上越是可控的方法,越需要亲自投入的成本越多,这反而增加负担,效率下降了。这种思维方法是,关注事情本身,通过完成某件事来解决问题。
之所以这样思考,是因为做事比做人更有安全感,更少不确定性。如果从人的角度出发,就需要与人交流和沟通,对方未必能给出解决方法,有时候还因意见不合产生分歧和争吵。但实际上从人的角度出发,反而能提升效率。
比如最近我要做一个业务培训PPT。如果从事情的角度出发,那么我就需要列出PPT内容,让领导审定,确定下来后与业务部分沟通,收集材料然后提炼信息要点,接下来根据这些要点列出逻辑关系,再制作PPT,最后交给领导审核并进行修改。整个过程下来至少需要10小时。
如果从人的角度出发,我就可以这么做:直接找业务部门,询问是否有类似PPT或文本材料,直接修改一下就可以了。假如业务部门无法提供材料,那么退而求其次,把整理好的材料交给身边会做PPT的朋友,付点钱让他们帮做。这样支付一定费用就可以换回好几个小时,这是非常划算的。而这样做的前提是,培训业务PPT不需要立即完成,同时自己能用换回的几小时赚回花出去的钱。
除了事和人,我们还可以从物的角度出发。物代表工具,典型的就是高科技电子产品设备,比如Ipad、Macbook。比如我可以使用Keynote来提升制作PPT的效率,还可以在PPTstore花钱购买模板,然后填入文字,更换图形即可,亦或是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培训,因为PPT和思维导图都可以演示播放,而且两者都可以传递信息内容,培训后还可以方便复习。
其实,有时候我们思考问题,习惯性地只从一个角度进行思考,这很容易陷入自我封闭,钻牛角的状态,但如果换个角度想想,能想到的办法远比想象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