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灵魂,充满光明,飞向上帝,此地,安息着他的躯体。
新年伊始,万物似乎在顷刻之间焕发出它本来样貌。无论岁月怎样变迁,气候怎样的更替,无论世态怎样的变化,大自然仍然会保持它本来的模样。
我想,教育也是如此,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里,在怎样的际遇里,在怎样烦躁的环境里,在怎样聒噪大环境下,在怎样的改革呼声里,在怎样各门派喧斥下。教育也会保留它原来的模样,也应该保留它真实的形态。
无论怎样,我想能安安静静地和孩子们在一起,安安静静地教书育人。
春节,父母来到我家小住一阵子,每天走走,或看电视,或吃饭,或睡觉,两人又从不打牌。昨天,父亲在沙发上说了一句话:“哎,整天耍起,人都耍耙了,反而一天到黑昏沉沉的,人周身的毛病就是这样耍出来的,还不如我回家做我的活路,反而人还灵醒点。等你开学了,我就回家了。”很朴实的一句话,但真的引起了我的共鸣,我对儿子重复了这句话。
是的,人需要一点精神力量,精神家园,精神食粮,精神灵魂。或许,校园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浑浑噩噩在家呆了二十几天。身体、精神、心灵反而很“凄凉”。今天,走进校园,从收费到整理办公室,完成暑假作业,和姚校长谈及本学期研修室计划和构想,及关于宣传报道的构想,此时,发现人的精神和灵魂慢慢复苏起来。
来回走在校园和操场,走在中庭大榕树下,走在食堂。一瞬间,深感校园才是安身立命之处,这里才是最能让灵魂安静下来的地方。校园,是每个人生命里不能错过的地方,只要在这里,人的脚步和思想才会慢下来,心灵才会静下来,才会用无限的情感去体验和诠释生命的幸福之本。在这里,你有同情、有敬畏、对生命充满热爱,才会让我感知生命的自由、向教育争取自由;有一种力量,迫使你去做每一件有意义,有温暖,有爱意的事情,这就是教育的本源,更是教育最原始的模样。
休息了一年,仍逃不脱而意外地又当上了班主任,可是,这一年算是“轻松”的,因为少做了太多琐碎的事情,执教了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之前的跨年级两个班,也总算熬过来了。
姚校长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专心用你的爱和意去浸润孩子们,陪伴四一班的孩子,一起成长,培养好阅读和习作习惯,塑良好的品行,树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及平时和家长日常的沟通与讯息反馈,而繁杂的琐碎事交由另一老师处理。我明白姚校的用心良苦,这是一个学校的灵魂的考量。
是啊,其实,语文教师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更容易把文字与诗情相互传递爱,表达内心与身行的感召,更容易用天然情感亲近孩子,因为每一天,语文老师都在用母语亲近与连系。我何尝不是这样去想呢。
我们都不想被打扰,不想被另一种“声音”干扰,静静地做自己的事情。家长需要提升自身素养,提高对教育的宽度认识和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情感观,更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及个性。如果,家长你发自内心尊重和感谢老师,你请吃一顿饭,送一筐鸡蛋,请记得不要索求某些要求,请打消互惠互利的念头,更不要赤裸裸叮嘱老师“好好照顾我孩子”的语词。其实,既然,选择了我们,就该百分地信任和尊重我们。如果,教师,你发自内心喜欢教育,喜欢孩子,请不要想着我要讨好家长,走得太近家长;请记得你是老师,你是专业的;请扬起你的头颅和尊严,少和家长一起打牌、喝酒、吃饭、唱卡拉OK……请保持一定距离,因为拿人手短,每个人的想法或许不同,目的不同,喝酒吃饭时嘻嘻哈哈,一百个赞你好。或许……大家相安无事,或许,心里又有另一种想法,或许,谁真正把你当成“生活”上的朋友。请你多花时间在教学上,关心孩子上,陪伴孩子上。我们只想静静地做教育,上好每一节课。
今天,我让高老师慢慢接触群文读写的课题,多阅读相关的论文和课例。让她来办公室选文本,初步设计教学实例,我想打磨这个孩子,这孩子基本功不错,是一个可以打造出来的优秀教师,提前做好准备春期的赛课。希望她能不负众望,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应该达到的舞台。
我想,新学期,一切的教育都可以归结为自我教育,学历和课堂都是暂时的,不代表永恒,自我教育的能力才是永恒,成功与否,均取决于自我教育。
新学期来了,或许我应该紧紧靠近不拘一格“看”学生;不拘一格“育”学生;不拘一格“爱”学生,或许,才会不拘一格衍生出不拘一格的人才。
探求神圣深湛的真理,甘于为人类幸福奋斗,是他生活的鸪的,此刻,他自由的灵魂,充满光明,飞向上帝,此地,安息着他的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