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大家在共同体的第三次聚会,大家都回顾了上一周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关于学生的,总结下来的感受就是:每一个老师都是很负责任的老师,同样也关心着学校的孩子,可是每一个孩子的家庭背景都不同,有些简单,有些复杂…就是因为种种原因,造就了不同的孩子习性,现在才回想起孔夫子的“因材施教”是多么的适用于现在,不愧是一直绵延至今的教育思想!
今天19级一个学生找我聊天,其实在学校的关系我们就还挺好。他出去实习后,体会到了挣钱的不容易,在成都报了补习班继续学习今年考单招。本来一切计划都在按照他制定的进行,无奈今年正月,父亲的去世给了他很大的打击…父亲病逝,母亲和爷爷因为房子的事情还有争吵,所以那段时间他的状态一落千丈,成绩也捡不起来了…直到上周四他突然打电话给我,让我给他“喝鸡汤”…我倾听了他的心声,他说他去大学仅仅是为了想去长沙,不是想去大学…先宽慰他去长沙的方式有很多种,万一真没考上也没关系,只是我们晚几年去长沙;肯定了他的想法,使他从悲伤中慢慢走出来…后面等他心情平复了告诉他,我的大学生活,个中滋味,很难用几个字来形容~他顺势问我:“我应该以一个怎么的心态来应考呢?上大学重要还是去长沙重要呢?”我说:“其实他们并没有冲突……很庆幸你在填报志愿时间内填上了自己的志愿(因为他说过他都想放弃了),给了自己一个机会,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只要内心想着一个目标,无论是大学还是长沙,都可以,这个目标一直会指引你前行,这十多天坚持下来,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到最后你也可以自信出考场说:“尽吾志也,可以无悔矣……” 学生听了过后,他急急忙忙给我挂断了电话,他说他要去看书复习了,不然真的被内卷死了……
周末我们一起吃了个饭,聊了聊他的感受,他说他很享受现在有目标轻松的状态;今天,他给我发消息,说他今天测验考试了,成绩有所爬升,要在稳住的基础上向更前方靠近,我也一直鼓励他!很庆幸那个孩子愿意告诉我他的困惑,我也因为帮助他而感到幸福…在校是师生,在外是朋友;多年后,仍是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