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我选一下今年看过的最糟糕的书,前两名分别是豆瓣阅读上的《爱、生命与希望:简明银河社会分析史》以及韩松的《宇宙墓碑》。
但,这个认识很快就在昨天和今天早上被刷新了。
因为昨天我又一次步行从世博园走到了福州路书城,然后在书城二楼的一堆人中看书的时候,在考虑着去亚马逊上下单《黑暗塔》与《地疤》之后,脑残地下手买了《2013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而且是在看了《星纪元》后突然脑抽地拿下了这本合集。
这就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我又一次没能看完一本书。
而,上一次没能看完的书,是《2011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由于太过害怕所以我压根没敢买2012的合集)。
这事奇妙就奇妙在,我居然在2014年的末尾买了一本2013年的合集,而且是在我已经知道它们家的2011年合集很烂的情况下,并且在已经想过要下单《黑暗塔》与《地疤》这两本杰作之后,我居然还买了这么一本书。。。
昨天我肯定是脑抽了。。。
PS:肯定会有国产科幻小说的拥泵来指责我,说我不识货或者不懂什么的。对于这样的人我只想说:你们不但科幻看得少,网络YY文也一定看得很少。
看完这本书的第一篇小说,我对主编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看完这本书的第二篇小说,我对写评论的人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看完这本书的第三篇小说,让我赞叹中国看来是没人写科幻了。
后面的几篇我根本没敢看下去,当然,说不定过两天又看了也不是不可能——这句话我也对《2011合集》说过。
第一篇,是这本书的主编吴岩亲自写的《打印一个新地球》。
吴主编说,他自从2003年进入了文学院科幻方向硕士(让我想到了我一贯不看好的陈揪帆)后,就没再写过科幻。这是他十年磨一贱的作品,让大家随意打分。
对此我的打分是:2分(满分5分)。
其中至少有0.5分是看在过了十年而且还是主编的份上给的。
这部小说的概念,是时下最流形的3D打印,不过还结合了一些别的东西,比如利用大数据与统计学分析未来发展并制定规划,虫洞实现的物质采集,等等。
按理说,这可以成为一部挺有意思的科幻,至少足够吸引人——还记得当年在本科的时候,有一年纳米概念大爆发,于是SFW连续差不多半年的刊物上都能找到一两篇写纳米的东西(还记得SFW的《星云》系列在那阵子出的一本《卡勒米安墓场》,就是纳米+星际)。生物技术大井喷的那几年也是,我还记得2003年罗隆翔写的《寄生之魔》。
切合当下的科技发展主题,虽然不能算是写科幻的好主意,但对于没主意来说这倒是不错。
毕竟,科幻的功能之一,就是猎奇,所以赶时髦总是能满足科幻的这一功能的。
当然,科幻的功能并不只有猎奇。探究与反思也是作为思维游戏的科幻的功能。当然了,时下反思类的科幻非常之大行其道,尤其在视觉产业领域。
所以,当我看到这篇文章的标题的时候,对此我是很有兴趣的,抱了很高的期望值。
然后就先看了三页多的背景设定,然后是三十页的平铺直叙夹杂略显怨妇的评论。
这篇故事的特点,就是一开头给你营造了一个有人马上就要陷入危机寻求帮助的氛围,接着就和这个氛围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故事虽然是两个人的对话(对,从头到尾都是对话),但文中的“我”的作用就是开头引出讲述人,然后这个“我”就完全可以删去了。
而,这个讲述人所作的,就是告诉你我快完蛋了,你别打断我,让我告诉你一件很重要的事,接着就开始慢条斯理地说了三页的故事背景设定和三十页的对当下中国环境以及中国教育现状的评论,最后说:我就是跟你说说,你自己看看,我走了。
我去,前后节奏完全脱节啊……你这是认真的么?
你看科幻小说等类型小说比较难以处理的问题,就是对于故事背景设定的交代,不能生硬(比如写一本小说,然后出一本背景设定集捆绑销售,卧槽啊……),但也不能交代不清。
比较常见的做法是随着故事的推进,将相关设定缓缓展开。比如在《奇点天空》中,有一部分设定是随着主人公的旅行而铺开的。
最糟糕的做法是什么?最糟糕的做法就是剧情还没开始,先写个三页的背景设定,告诉你这是这么回事。
还有更糟的么?有。那就是我一面告诉你我时间紧迫,一面慢条斯理地用故事人物说话这种口述的形式慢条斯理地写个三页的背景设定。
WTF……
这样的做法在没有解决如何更好地交代背景与设定的同时,完美地做到了人物本身言行的不一致——说我很着急,但说的内容又慢条斯理不紧不慢不急不徐。这要么是这个人物精分,要么是作者精分。
与如何更好地交代背景设定相当的,还有一个问题,大概是所有非意识流小说都有的,那就是如何将想要表达的思想更好地表达给作者。
你看,故事说完了,然后写一段三十页的故事分析,来告诉你我这么写是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这样的做法是很Low的,基本算是根本不会写小说——当然了,例外是我最近很喜欢的“虚拟评论”,这货就是用评论的方式来写思想,算是无节操无下限的新突破,我喜欢~~
说到底,小说中的所有人物所有事件,都是在用恰当的形式表达作者思想的工具与符号。而,直白白地把思想用平铺直叙的文字说出来,这基本算是流水帐级别的符号运用,差评。
而,吴岩的这篇小说基本就算是如此。
小说的绝大部分篇章,包括前三页的背景设定,以及后三十页的口述交代,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在写当下中国教育的糟糕环境与高校的生存困局。这本可以通过一个校园故事(在这里就可以把视线放在那个天才教师以及他的学生的身上)来生动地展现的,可现在却成了一个说着自己时间不多就快玩完的人口中三十三页的宛如在花园里闲庭信步的平铺直叙。
在所有可以选择的方式中,很精确地选择了最糟糕的一种。
这让我感觉就是本来是在写一篇关于中国教育与高校问题的长微博,然后突然有人来约稿,又想到自己十年没写科幻了,就把长微博加了个开头个结尾,分段改成交谈的形式,就发文了。
这尼玛简直了……
你看,科幻小说或者说小说不是光有思想深度有思考有内涵就好了的,首先你得是小说,然后你再来以小说的方式呈现思想。
不然你回头写长微博嘛,以这里所展现的内容与思考,你写成长微博我肯定给点赞加转发。
这篇东西的节奏已经很错乱了,剧情几乎没有,主要是评论。
而,就算是那少得可怜的剧情,安排方面也有问题。
在两端评论中间插入了一段天才老师去澳门赌城的情节,这段内容对这个人物的命运来说的确很重要,但拜托啊,你前面十来页的评论后面十来页的评论中间夹杂一段和前后都不着边的内容就在结尾的时候用一下,这是写小说?
这样的内容安排不及格啊。。。
最关键的是,你得考虑你笔下的人物的状态——他是很焦急的,马上就要完蛋了的,在找人倾诉并希望得到理解和认可的。这样的人慢条斯理地将三十页评论已经够奇葩的了,而在说到影响自己命运的人做出的关键事件的时候,还能在这件事件说完之后立刻说一段和这件事风马牛不相及的完全无关的别的东西的评论?
这精分得都得去电击了啊好不好?
对内容的安排完全错乱啊,这几段内容仿佛是为了达到“我在此前安排了伏笔”的目的而故意插入的,你确定你不是写的时候几段内容先写完然后随机抽了个顺序做排版?
人物也是。
文中的“我”的毫无存在感就不说了。
讲述者提到的“七个天才”,结果只有一个是有剧情的,另外六个人的存在感也没有了。。。
我说你浓墨重彩地说7是个神奇的数字然后你有7个人可以用,结果只有一个有剧情,别的都成了背景摆设,你这么做真的汉子么?
这段说有七个人可以用的浓墨重彩个人感觉就是作者在显摆自己知道乔治·米勒的理论而已。
几乎可以说,这篇文章中所有安排的人物与情节,几乎都没有存在感。轰轰烈烈地来,悄无声息地走。唯一的例外就是那位数学天才,这货居然还有台词!
由于这部小说几乎可以认为没有人物出场,所以也谈不上人物的性格塑造问题——而,唯一的主要交互人物的作用,就是和机器人一样地讲述历史,而他本身的精分有多严重前面已经说过了。
至于说科幻的成分,这里其实压根没有科幻什么事,就在最后快结尾的时候抛出了几个科技术语和一个想法,就没了。
这和我在写完这篇文章之后来一句“我要研发更强的人脑思考模式识别芯片组来做到动态实时读取人的所思所想并使用大数据分析找出最符合当下市场口味的词句组合以组合出一篇最好的科幻小说”就打算把这篇东西变成科幻小说一样,纯粹就是为了给自己贴上科幻的标签而硬加上的东西,和科幻小说半毛钱关系没有。
总结来说:这部东西还是不要写成小说,乖乖地写成《中国当下教育、科研、高校现状分析与探讨》才是王道。
而现在这么个写法,我只能说,这是一篇试图打造成小说的模样而显然失败的、点缀了一些科技词汇与一个科幻想法的、冗长平缓的、关于中国当前教育科研高校现状的评述文。
2分,不能更多了。
第二篇,北星的《启蒙时代的神话》。
说实话,我被恶心到了。
0分。
这是一部粗制滥造的网络穿越YY文。
但和绝大多数网络穿越YY文不同的是,这货穿越到了史前一万年。
文中各种不合理各种不靠谱,故事完全平铺直叙(比《打印一个新地球》更平铺直叙),人物与剧情幼稚单薄,措辞粗劣思想几无。
放在网络穿越YY文里,也是我这十多年来看过最糟糕的——从剧情到描写到构思到想法,都糟到无以复加。
更离谱的是最后评论里“毕坤”这货的评价,让我严重怀疑这货是不是从来没上过网看过网络小说。。。。。。
0分,必须的。可惜不能给负分啊……
第三篇,老王的《天一星》。
2分。
好像是自从老王的《时间旅行的马龙定律》后,我就从没给老王的短篇或者长篇打出过超过3分的分。
他的特点是,想法不错,前半段不错,到了后面就直接摔了。
特别是,前不久刚刚重温过宫崎骏的《天空之城》,然后看了这货,卧槽啊……
人物形象脸谱化符号化,剧情几乎没有波折;一个宏大的想法,一些很赞的设定,然后,这些东西完全没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是完美地做到了粗放式地混杂。
之前还能说他的小说是典型的中国式“装科幻(或者说是假大空科幻,温和一点说是终极关怀科幻)”的代表,现在看来即便是在装科幻这一道路上他也是在向后直行,连原地踏步都算不上——当然了,这回老王很主动地开篇就说这是仓促应约之作,自己都不满意。
我很认同他自己的这个评价。
OK,基本上这本小说的前三篇都是令人失望的。
第四篇是宝树的文章,我基本已经做好了呵呵的准备。
奉劝所有喜欢科幻,喜欢看好科幻的朋友们,远离这本书。
2014年的最后看到这么一本书我居然还买了,这真是撞大运啊。。。
当然,这很好地反映了我买书的时候总是这么粗放地任性的特点…………
我要研发更强的人脑思考模式识别芯片组来做到动态实时读取人的所思所想并使用大数据分析找出最符合当下市场口味的词句组合以组合出一篇最好的科幻小说,嗯嗯。
所以,因为有了这句话,我这篇是不是就成了科幻小说了?主编大人你说呢?
如果你觉得这篇东西写得还行,愿意打赏我一口咖啡,请戳打赏页~~
本文遵守创作共享CC BY-NC-SA 3.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