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1881 字 | 建议阅读 4 分钟
文 | mickjoust
注:昨天忘记发送了,最近工作切换实在忙到脑袋不够用。
先来问个问题,你是有动力再读书还是有焦虑再读书?
这个答案我就不替你回答了。
读书的话题,我们已经聊了很多了,比如下面这个场景——
小明平时上班很忙,到了周末,想要读一读书,给自己充充电,可刚一拿起书,没看几页,就被突入起来的微信消息打断,聊着聊着,就忘记读书了.......
是啊,读书,一件我们又爱又恨的事,理性上都知道很重要,可常常就是容易做不到。
一方面感觉到如果不读书就会很焦虑,另一方面,即便读了很多书,感觉也还是没什么长进。
到底读书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 1.读书有用论
爱读书的人,认为读书是重要的,因为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感觉自己的存在。
不爱读书的人,则认为,读书不过是一个看上去有用,实则无用的活动罢了。
那你是爱读书还是不爱读书呢?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其实是不爱读书的,虽然,每年我们总会搞一些读书调查,最后说我们的人均读书量有所提高之类的话,可这样的话,到底是信还是不信呢?
也许我们是因为焦虑而读书,也许是因为某种动力而读书。
我们从小就开始读书,一路读书到长大走向社会,读书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是我们的朋友,不管我们到底认不认这个朋友。
那读书到底有用还是没用呢?
站在功利的角度上看,有时读书并不能最大化化效用,甚至常常起反作用,但有时似乎又是有非常高回报。
这确实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暂且不管这个问题,我们换个视角看读书,我们是为了消除焦虑而读书呢?还是主动选择去读书?
| 2.我们的焦虑
随着社交应用的逐渐普及,我们越来越喜欢把发生的事情,放在朋友圈上去展示,以此来和更多的亲朋好友们互动。
读书就是其中一项活动,当有人在读某本好书时,我们对自己说,自己也应该读一读书了,似乎好久不读书,脑袋有点转不动了。
或者说,要是不读书,下次该怎么和朋友们开始话题呢?
找不到话题的焦虑,融入不了圈子的焦虑,这是我们对自己社交中身份所产生的焦虑,而这份焦虑随着朋友圈的扩大变得越来越大。
于是,为了消除这份焦虑,我们怎么也该读书,谁说不是呢?
而我们除了怕找不到谈资而焦虑外,我们还爱说——书都爱用时方恨少。
不管是过去读过或想读没读,或者读了没有读懂的书,现在突然遇见,突然需要继续使用时,我们又开始焦虑起来。
某个观点只记得半句,某个技能明明看过却不记得,以前都知道现在用不好,这种需求焦虑,让我们火冒三丈。
我们喜欢说要做重要不紧急的事,紧急的事放一边,可现实确实,一直都在做紧急的事,一直都在忙着到处救火,哪有什么时间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我们为了完成某个现实的焦虑,想着要是早读书该多好啊,明明自己以前就看见过,可惜就是没有记下来。
似乎我们的内心永远都在焦虑着,我们害怕这样那样的焦虑,我们不想焦虑。
这些焦虑,其实都源自我们的内心,我们为了消除焦虑,总得找一件能消除它的事情来做做,而读书就是这么一件看上去还不错的事。
| 3.主动即自由
我们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而读书,我们为了完成一件紧急的事而读书,我们无法和自己独处,我们内心一直焦虑。
我们向往着自由,我们以为只要有钱有闲就 自由。
可为什么有了钱有了闲却依然还是不自由呢?
看那街边玩耍的孩童,他为什么如此开心快乐?
我们总说要多做自己。
做好自己,打磨自己,提升自己,别人即便不认同,不代表自己不能变的更有价值,我们想做自己。
可做自己很难,我们想想都觉得很难。
我们还想,要是能提前为一些可能遇见的需求而准备,也许就不会为了某些需求而焦虑了吧。
于是,我们开始不断准备,不断为了消除焦虑而准备,当然,有部分的焦虑的确消失了,可为什么有的还是消除不了呢?
难道使我们想出错了?
谁想和焦虑为伴?我们都不想。
焦虑让我们吃不好,睡不好,就更别提读书能读好了。
我们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这样下去是不行的,要化焦虑为动力才行。
渐渐地,我们发现有动力的读书的确很难,但是,却能在完成过后,很好的消除焦虑,甚至下次也不再焦虑了。
这让我们触碰到了所谓的自由
原来禁锢自由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啊。
| 持续践行
虽然我不倡导过度准备,但是适当的准备是好的策略,这也是为什么要一直读书,不停的读书,大量的的读书的目的,有的方向看得清就应该简单准备下就上路,看不清的方向可以在上路过程中慢慢摸索。
动力型读书人,都是比较厉害的人,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而读书,读书后还会输出,以加深印象。
而消除焦虑型读书人,是比较普遍的人,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读书,读了很多书,除了模糊的印象外,就只剩下自己完成了错觉。
焦虑一直存在,只不过我们就是不愿意面对而已,我们认为消除焦虑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消除只是治标不治本。
欢迎你留言,你都遇见过哪些让你焦虑的事情。
持续践行,从每天完成一件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