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髻
古代小孩和未成年男女,头发多作小丫角,或称“总角”、“丱(guan)角”。
也有男孩儿在顶门两旁留一小撮,把发梳理后,结成小丫角。女孩子顶正中留一小撮,编成小辫,以示区别,稍大些,便不再剪发,男的总成椎髻,加上冠巾。女人发辫后垂,或结成不同形式,簪以双笄,表示成人。
笄是古代最长用的发饰,男女都用。材质有玉、牙(比如象牙)、骨、铜等。
战国时期,出土的玉雕小孩装束和穿戴,女孩儿梳双辫,衣长及膝,腰带间系杂佩,衣下小裙作襞积(褶皱的意思)。
兵甲
古代兵器有剑、盾、戈、矛、戟、弓、擂石。节制战士进退的金、鼓,指麾战士迎敌方向的旌、麾。
古代两方对阵,进攻鸣鼓,以壮士气,而鸣金则收兵,故有“鸣金收兵”的说法。鼓,我们都知道也见过,这“金”呢?金,是附于鼓旁的一种小的青铜铃铛,古名为“丁宁”,即“铃”。
古代甲有用犀和野牛皮作成,上涂丹漆彩绘花纹,称“犀兕之甲”。用鲨鱼皮作的名“水犀甲”。有用丝绳编组而成的,称“组甲”。有用缣帛中夹厚绵衲成的,名“练甲”。战国以来,除彩绘皮甲外,还有用铜铁片联缀而成的。
出土的文物中,有商代的铜盔,上面多铸成兽面,像后代的“虎头盔”的发源。
剑,出现于西周,却在春秋、战国时期盛行。原本剑身较短,但到战国晚期,剑却越来越长,剑柄和剑鞘多添加,镶嵌金玉等装饰,成为贵族的装饰品。但一般战士用剑,除漆鞘外再无其它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