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杨jack,一位爱看书的程序员。本周主要看完了罗伯特的《穷爸爸富爸爸》。接下来分享下自己记录的主要内容。
全书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标题是“课程”,包括第一章到第七章,主要介绍作者从富爸爸这里学到的财商知识,也是读者提高财商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标题是“开端”,介绍作者开始将这些财商知识应用起来,开始走出自己财务自由的第一步;最后一部分是“开始行动”,旨在呼吁读者行动起来,不能总是学,更重要的是要行动。
第一章讲了穷爸爸和富爸爸对作者罗伯特的影响,最终作者选择接受富爸爸的教育,从9岁开始学起,一直到39岁,学了30年才完全掌握富爸爸想要教给他的知识。其中穷爸爸代表的是穷人和中产阶层之类的穷人,富爸爸则代表的是财务自由的富人。在该章的最后,作者介绍了富爸爸教给他的6门课:
- 富人不为钱工作
- 为什么要教授财务知识
- 关注自己的事业
- 税收的历史和公司的力量
- 富人的投资
- 不要为金钱而工作
这6门课则在第二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第二章:富人不为钱工作
罗伯特讲了自己在富爸爸的超市里工作,并得到启示:穷人为钱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这个是思维上的区别,穷人挣得越多,欠的债就越多。富爸爸通过很少,到最后甚至是不给工资的做法,让作者学习到没有报酬时,不得不发挥想象力去寻找赚钱的方法。最后作者和他的朋友麦克真的找到了赚钱的方法,通过创办小人书阅览室赚到了钱。
第三章:为什么要教授财务知识
该章一开始作者举了一些没有财务知识教育最终失败的“最富有的生意人”引入财务知识教育的重要性。作者认为获取财富的是知识,包括学校的专业知识和财务知识。我们要明白资产和负债的区别,并且要尽可能的买进资产而不是负债。成年人因为太聪明,所以“很难区分”资产和负债,富爸爸通过“kiss(keep it simple stupid)”原则教育作者和麦克资产和负债的区别。作者给出了区分资产和负债的方法:资产就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的东西,负债就是把钱从你口袋取走的东西。还给出了资产和负债的现金流图,我们要能读懂和理解财务知识中的数字。对于中产来说,第一项支出是税,我们国家的情况大体在25%以上,占据个人收入1/4。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认为房子是负债,并不是资产,因为要不断的还贷,钱是从口袋里流出的。当然,这里我认为作者忽视了炒房客,炒房客们通过不断操作,将钱从口袋中流出后又重新流入(当然,这仅限房价上升通道中,不过房价不就是这帮人炒起来的么?这么看的话,如果政府不干预,房价将永不可降,可怕啊~)。
最后作者提到中产之所以一直陷入“老鼠陷阱”是因为早年缺乏必要的财务知识教育,一直倾向于回避风险,他们的资产负债从未平衡过,生活完全依赖雇主。
第四章:关注自己的事业
作者从麦当劳创始人克罗克的故事引入事业的概念,要看透自己的商业本质。工作与事业之间不一定是相同的,可能存在巨大区别,要搞清楚职业和事业的区别,职业是工作,而事业是需要围绕自己资产展开的。作者给出了真正资产的分类:
- 被动收入,即不需要我到场就能正常运作的业务,例如开店;
- 股票(个人认为缅A就算了);
- 债券;
- 共同基金(背靠A股的也不推荐);
- 产生收入的房地产,比如全款买入并出租出去,每月有固定收入;
- 票据(借据);
- 专利权,比如音乐、手稿、专利;
- 任何其他有价值、可产生收入或可能增值并且有很好的流通市场的东西。
作者的建议是关注自己喜欢的资产,因为不喜欢的不会去关注。富人是在保证了自己的现金流之后才会去购买奢侈品,且购买的奢侈品不会高于自己的现金流,让收入变成负债。
第五章:税收的历史和公司的力量
作者还是先以举例的方式引入内容,开篇就举了罗宾汉的故事,旨在说明:富人和穷人对罗宾汉式人物的不同观点,劫富济贫的想法是穷人和中产阶级最大的隐痛(说实话,如果规则是公平的话,那我同意作者的观点,不过现实生活中,哪来的公平可言?)。用作者的话来说税收本意是想通过对富人多征税,对穷人少征税来实现“公平”,因为纳税的方法是需要大众同意的(国内也是?),但现实生活中却是惩罚了投赞同票的中产和穷人。富人是如何避税?答案是公司,这里作者就讲到了公司的力量,富人了解公司的魔力,富人通过把资产放到公司这条船上和有关企业法律知识来合理避税。财商是由四个方面的专门知识所构成:
- 会计,也就是财务知识;
- 投资;
- 了解市场,主要是供给和需求的科学;
- 法律(个人觉得国内还得加人情世故);
第六章:富人的投资
作者从他的经历中告诉我们,培养财商智慧既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足够的勇气。作者举了贝尔的故事,告诉学生要勇于尝试,并且一定要提升自己的财商。文中“女道士”的故事主要是让我们不要固执陈旧思维,要不断学习财务知识,增加更多选择,提升成功概率。风险无处不在,我们要学会驾驭风险,而不是一味地回避风险。
本章作者讲了很多他成功投资的案例,让人看了有点欣喜和激动。不过作者没有提到他是如何去找这些能赚钱的方式和具体操作步骤,也没有提到如果我们失败了该如何处理?这就像之前看的几本理财书籍一样,让人看了总觉得自己一定就是成功的一个。
第七章:不要为金钱而工作
作者以自身经历的女记者故事引入主题,我们需要同时学习会计、投资、市场营销部和法律方面的知识,最终财富是这些知识的综合体现,只有单一技能的人只能努力工作。作者还举了自己的还不错的职业经历来告诉我们穷爸爸和富爸爸的不同态度。生活就像是去健身房,最痛苦的事情是做出去锻炼的决定,一旦过了这一关其他一切都好办了。成功所必须的管理素质包括:
- 对现金流的管理;
- 对系统的管理(本人、时间和家庭);
- 对人员的管理。
第八章:克服困难
在掌握了财务知识后,仍然会遇到不少困难,作者人物掌握财务知识但仍不能拥有充裕的资产项目主要原因有五个:
- 恐惧心理——克服对资产损失的恐惧
- 愤世嫉俗——有自己的主见,屏蔽噪音
- 懒惰——要行动起来
- 不良习惯——有钱先支付自己
- 自负——无知的另一面
第九章:开始行动
介绍了开发自己理财思维的10个步骤:
- 我需要一个超现实的理由--精神的力量。
我的建议是,给自己一个强有力的理由或目标。若非如此,你在生活中会感到步履维艰。 - 每天作出自己的选择--选择的力量。
- 慎重地选择朋友--关系的力量。
可以帮助你获取内幕消息,这也是一种财商。 - 掌握一种模式,然后再学习一种新的模式--快速学习的力量。
在今天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并不要求你去学太多的东西,因为当你学到时往往已经过时了,问题在于你学得有多快,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要具备快速学习的能力,这种技能是无价之宝。如果你想赚到钱,寻找一条捷径是非常关键的。为金钱而工作是人类在穴居时代产生的一个公式,它早已过时了。 - 首先支付自己--自律的力量。
不要背上数额过大的债务包袱。要使自己的支出保持低水平。首先增加自己的资产然后,再用自己的资产中产生的现金流购买大房子或好车子。陷在“老鼠赛跑”中不是明智的选择。
当你资金短缺时,去承受外在压力而不要动用你的储蓄或投资,利用这种压力来激发你的财务天赋,想出新办法挣到更多的钱,然后再支付账单。这样做,不但能提高你赚钱的能力,还能提高你的财商。 - 给你的经纪人以优厚报酬--好建议的力量。
- 做一个“印第安给予者”--无私的力量。
明智的投资者必定不光看到投资回报率而且还要看到一旦收回投资,你因此所拥有的资产就如同白得,这也是财商。 - 资产用来购买奢侈品--集中的力量。
- 对英雄的崇拜--神话的力量。
英雄人物不仅仅是激励我们,他们还会使难题看起来容易一些。正因为如此,英雄人物激发我们努力做得像他们一样,“如果他们能做到,那我也能”。
在投资问题上,许许多多的人总觉得十分困难,而了解和学习英雄们却会使这些事情看上去容易一些。 - 先予后取--给予的力量。
第十章:还需要更多的东西吗?这里有一些要做的事情
不仅要想,而且要去做,如何去做?
- 停下你手头的活儿
评估一下你正在做的事中什么是有效的,什么是无效的,找一些有效的事情去做。 - 寻找新的思想
获取不同的,新的创新理念,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从书籍中获取,不过需要及时去行动。 - 找一个做过你想做的事情的人,请他和你一块共进午餐,向他请教一些诀窍和一些做生意的技巧。
- 参加辅导班并购买相关磁带
研讨班所讨论的内容正是“我”急于想学习的。 - 提出多份报价
后记
富爸爸系列在中国盛行的原因:
- 该书是站在财富时代的背景中,多角度思考人生和财富的关系问题,以及充满理性地对财富观及价值观进行反思。
- 该书提出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保障和信心问题:是把自己未来的生活保障寄希望于社会身上,自己身上,还是兼而有之。
该书褒贬不一,肯定者看到的是新的理财思考与延伸,不像某些“宝典”、“密笈”给大家提供所谓的一夜暴富的理财操作秘诀,把人们弄得浮躁、轻佻;也不同于学院派那些公式化、机械化的教导。它更多的是激发读者本人对理财潜能的开发,从观念到心灵、再到行为,它倡导解决理财的根本问题取决于你自己,取决于你与金钱打交道时所感悟到的人生体验与哲学,取决于你的财商。否定者认为它虽然是一本有个性的理财书,但过于偏激与片面,是对中产阶级理财观念的一种颠覆与刻毒嘲讽,同时该书对现今教育体制的种种质疑与否定也过于刺耳。其次,在具体投资理财操作层面上没有任何明确的方法与论述,让人看后仍然不知道要怎样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