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本609字,预计阅读时间约2分钟。
对于两天的课程来讲,首先我要分享的是自己印象最深的几句话。
“任何时间的表现,都是人生的切片。”
“知识点传授给学员,学员不一定会采纳使用,所以要做好‘钩子’。”
“内容和形式相比,形式更为重要。当然是建立在有内容的基础上。”
在过往学习获得课程研发体系中,一个好的课程要有3要素“目标,内容,活动”
目标:明确的目标
内容:贴近工作场景,结构化,逻辑化
活动:脑友好型的结构与活动
一门好的微课,也再次印证了这三个要素。
明确的目标:简明扼要,主题凝练
贴近的场景:建立“连结”,易于接受
脑友好的活动:利用VAK等感官,促进大脑的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一系列的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的刺激,激发短时记忆,并通过复述进行强化。微课用创意性和趣味性,用合适的故事形式吸引学员,讲新知传递给学员。
一门好的微课,亦讲亦演。将自己的新知用一种合理的方式进行适当的“演绎”,有间隔的激发思考,让学员领悟知识点。
在“演/讲”的过程中,除了更为真实的演绎,还需要一个要素“逻辑”。
不论是知识点的讲述还是故事的代入,一切都要有一个合理的逻辑能够完成“如丝般顺滑”的过渡。学员在看到微课后,当他们全情投入时,逻辑的不顺亦或者内容的跳跃都会造成学员在注意力的分散,这必然是对整体教学效果的影响。
健全的准备+合理的故事+充分代入的讲述+严丝合缝的逻辑+动情的演绎=一节微课
19/7/20写于浦东机场
后续继续更新,未完待续。笔记或思维导图后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