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最近一直特别迷恋陈一发。她有一个很特殊的标签,就是拥有十几万的干儿子,很多粉丝都会叫她发麻麻。
看她直播,有时候她真的会用哄小孩的方式对待观众。好比她有几个成名曲,弹幕从开播开始就会一直刷这几个成名曲的名字。刷太多的时候,陈一发会温温柔地跟观众讲,童话镇我们十二点唱。有时候弹幕吵架,她也会温温柔地说,乖嘛,别吵别吵。有时候弹幕刷屏刷太凶了,她同样会温温柔地说,乖嘛,别刷别刷。
我是平时晚上码字的时候把她当作BGM在听,每次听到这种节奏的时候,我都会特别想笑,也不知道她的干儿子们会不会听她的。
上个月的月底,我推了两篇有关于做事热情度的文章。总而言之,我没有任何有关保持热情的方式,而且我也并不觉得太有热情是个什么好现象。不过当我看到了陈一发哄儿子的场面,让我突然想起了一个蛮有效的做事套路,亲测效果还不错,于是安利一波。
这个方式叫做“微习惯”。
二、
事实上这个套路我很早以前就在用,而这个方式的精髓有点精神分裂,就是你要把自己当做小孩去哄。后来有一个实现了美国梦的美国宅男写了一本书,叫做《微习惯》,算是给这个方式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这个宅男叫做斯蒂芬·盖斯。
在了解这个套路之前,得先了解一下人类做事时的激励方式。
人类为了生活必须要去做事,可是如果你要做的事情是一个需要持续去做的事业,甚至需要你付出穷尽一生的努力时,那就需要一个必备的素质了——坚持。然而坚持并不容易,所以才会有这样一句话,“成功道路上的人不多,因为坚持下来的没几个。”大多数人坚持不下来,而我们恰好又是这个大多数人中的一员,于是这就成了一个困扰人们生活的问题。
要想坚持,差不多有两个方式值得一用,一个是打鸡血,还有一个是自虐。
打鸡血其实是人们做事时特别有效的一个动力源,效果拔群。然而据我观察,打鸡血其实有点像是谈恋爱。首先,只有当你觉得自己付出努力之后真的可以得到目标时,这个鸡血才能产生作用。好比高考动员,最有效的学生是那些已经有了一些成绩的人,而对那些总分加起来不超过100分的极品学生,你给他一个王健林的小目标也不顶用。就像是有很多女生喜欢吴彦祖,都愿意嫁给他,然而问题在于姑娘们压根接触不到吴彦祖,所以你再鼓励她去追吴彦祖也是白费力。同时,打鸡血还有一个时效性,这跟追求对象的热情度差不多,少则俩礼拜,多则一整年,如果这股劲过去了,接着就没有接着了。
所以打鸡血这个方式,并不太适合使用在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中。
除了打鸡血之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自虐。我愿意为了这个事业付出一切!就像是我愿意为我的爱人付出一切一样,只要能够达成目标,我什么都能做得出来!但是问题在于,你要想自虐,也得需要拥有强大的意志力。而意志力这个东西,说起来还真是个悲剧,大家都想要的原因就是大家都没有。可是我们还是能够看到那些意志力强大的人,他们可以坚持做一件事情做很久很久。根据他们的描述,这是因为热爱,他们并没有觉得那是坚持,反而是一种享受。于是人们就又把目标放在了寻找自己的热爱上。然而更悲剧的是,大家寻找了半天,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不爱。宝宝泪流满面,这世界特么全是骗子。
这其实是一个误解。
之所以那些人没有觉得自己是在坚持,反而是一种享受,是因为他们真的在享受……好比长跑这种事情,如果没跑过,人就会很痛苦。但如果跑得多了,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做内啡肽的东西,让人感到愉悦,而这种东西,会令人上瘾。所以他们跑步不是因为他们热爱跑步,而是因为他们的身体想要内啡肽了。同样的道理,那些热爱什么的人也是一样,只要大脑做到能够分泌奖励体液的时候,你一上瘾,自然就会沉迷学习无法自拔。
明白了这个机制之后,那么问题就变成了,我怎么样才能让脑子分泌那些奖励体液呢?有一个套路叫做“微习惯”,也就是把自己当个孩子哄。
三、
人总是希望自己达成一个大的目标,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然后制定一个严苛的计划。而这个“微习惯”,反其道而行之,我给自己一个超级小的目标,做起来先。用斯蒂芬·盖斯的话说就是,我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
我有一个女性朋友就是这样的健身方式。当年她大学毕业的时候,肉肉圆圆,虽然在我看来萌妹子超级可爱,但她自己却并不满意,她想要性感的人鱼线。当初她刚开始锻炼的时候,就是只给自己定了一个小到几乎没有的目标,每天只做一个仰卧起坐。为什么只做一个?这里其实是有很深层次的原因。
阻碍我们行动的原因大概有两个,一个是无法开始,一个是无法持续,而造成这个阻碍的,事实上是压力使我们大脑产生了反抗情绪。但如果你的目标特别小,这个信号对大脑来说就不会造成任何负担,不管是开始和持续,都不需要有任何心理压力。就算是有压力,我们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哄一下,“不就是一个嘛,做把做吧,做完了吃颗糖”,然后就开始做了。
在做事的过程之中,由于我们在大脑还没反应过来压力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了。于是在我们开始做这件事之后,会产生一种“既然已经摆好了姿势,那就再做一个好了”的想法,随后就会越做越多。我的那个女性朋友就这样,在做了半年仰卧起坐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平坦的小腹,在第二年的时候,她如愿以偿拥有了漂亮的人鱼线。现在据她讲,她现在做仰卧起坐已经做上瘾了,每天不做二百个就浑身难受。
在陌生的领域,事实上你就是一个孩子,甚至做事还不如一个稍加训练的孩子,所以事实上我们完全有理由选择一个不让自己一开始就觉得繁重的训练方式。承认自己的大脑就是一个孩子,先试着哄它去做一个类似刷牙一样的小事,慢慢地养成习惯,直到大脑对其可以分泌奖励体液的时候,就算是长大了。
对于这个事情,我也有同样的体验。我经常能收到私信,问我怎么做到的每隔一天发一篇文,而且还能有这么多的话可说。说实在的,我其实并没有多么热爱写作,我在高中之前甚至特别讨厌语文。大学毕业之后工作了,我虽然也会偶尔写些东西,但并没有这么频繁。直到两年前,我搞了一个视频,我觉得写内容需要有话题,我就规定自己每天把想到的话题用个小本子记下来。记一个想法能有多大压力?一句话的事情,根本没感觉。就算有时会有抵触情绪,把自己当小孩子哄一下,“不就是拿出本子写几个字嘛,写吧写吧,一分钟的事情,写完了打游戏”,然后我就真的去写了。
但正因为那时候开始记了,这个想法就从一句话慢慢变成了一段话,从一段话慢慢变成了一长段话,直到去年夏天,我发现这些记的东西都能当成文章发了,于是才有了现在的隔日一更。而到了现在,由于有些话跟小伙伴当面说根本不合适,只能写,搞得我现在也变成了有话不写出来就会浑身难受的状态了。
在获得这个习惯的过程中,我没给自己打过任何鸡血,甚至在没时间做视频的日子里 ,我记想法这个事情已经失去了意义,但这一切都还是不可违抗地发生了,我从中获益匪浅。
四、
虽然斯蒂芬·盖斯在《微习惯》的副标题上写着,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但我个人的体会是,这个方法并不适用所有场景,只适合那些时间不怎么紧迫,但自己却很想拥有的事情上。如果下个月就要高考了,你这月从培养微习惯开始努力,那基本等于找死。所以面对那些紧迫的事情,还是乖乖打鸡血熬夜吧,你没那个熬夜的意志力,该认栽就得认栽。还有,这个方法不适用那些觉得自己已经来不及的人。一个18岁的人问他现在学画画已经来不及了吧,那他就没有做好到30岁才能有拿得出手的作品的觉悟,有一个赶着去完成的心态,也不太适合用这种方法。
但是讲道理,这个方法确实能够很有效地让我们逐渐变成我们想要成为的人。
比方说我想要学会写作,那我从今天开始,每天只写一句话;我想要学会一个乐器,那我从今天开始,我只背一小节谱子;我想要学会英语,那我从今天开始,我只去背一句英语电影台词。而且除了学习技能之外,在生活中的一些素质也可以用微习惯去培养,好比我想要成为一个游戏打得巨好的人,那我从今天开始,每天只总结一条今天打游戏总结来的经验。我想要变成一个有趣的人,那我从今天开始,只记一件让我觉得有趣的事情;我想要成为一个能让爱人感到满意的伴侣,那我从今天开始,每天只去刻意记一条爱人的喜好。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使用微习惯的套路,就相当于你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孩子,先不要去想着那个千里,哄着自己挪出那一步,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哄着哄着,你一不小心就已经走好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