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节,关于它的来历,有好几种说法,比较主流的是纪念屈原说。
屈原是楚国的贵族,出身高贵,加之学识渊博,早期很受楚王重用,他为人正直善良,同情人民疾苦,也很受楚国人民爱戴。后来被对手陷害被楚王疏远、流放,强大的楚国也日渐衰微,屈原深觉自己东山再起、复兴楚国无望,于是投汨罗江而死。屈原一生的跌宕起伏是和楚国的兴衰存亡紧密相连的。屈兴则楚兴,楚衰而屈亡,真正的政治家大多如此。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
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
郭沫若
如果说屈原在政治上的建树是功在当时的话,那在文学方面及寄寓在文学中的思想则是功在千秋万代。
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恶禽臭物以比馋佞
屈原开创了一种新诗体——“楚辞”,开创了一种新文学的新流派——浪漫主义,是我国第一位文人诗人。
说“楚辞”是新诗体,是针对于在它之前的《诗经》而言的。
《诗经》里的诗,都是有平凡的、不知名的男女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唱出的歌,篇幅短小,用词朴素;与此相反,“楚辞”则是屈原这个具有强烈个性的高级知识分子喷发的对特意环境的反抗之歌,篇幅较长,“楚辞”的核心作品《离骚》共有374句2490个字,因为“楚辞”不是被歌唱的,而是被朗诵的。———文学与音乐剥离,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始于楚辞。
屈原在作品中驰骋联想和想象,大量使用比喻和象征,“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馋佞”,这些写作元素完全涵盖了浪漫主义的含义,屈原开创了我国文学的浪漫主义传统,从此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一并成为中华文学的长江黄河,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成万千气象。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屈原
屈原充满自信歌颂祖国高歌理想,用生命诠释了“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他的浩然正气和满腔热血暗合了后世孟子的“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虽然在这世间多的是苟且偷生,但不能就此否认有些人活着是有底线的,因为有时候死是高贵的生,生是卑微的死。
本文参考文献:
《史记·屈原列传》
《中国诗史》 (日)吉川幸次郎 高桥和已 合著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