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减拨事业费的压力,单位班子成员,特别是行政一把手,每天都在想方设法,只要是能够增加单位收入,不违反国家政策和法律的事情,都在积极探讨。
首先,在1990年年初,对单位的部门设置做了调整,在原来各专业科室太阳能室、热能室、生物质能室、计算机室、红泥塑料室、化工室的基础上,经领导班子研究成立了土建设计室和环境评价室。同时对部分中层干部做了调整。
二月份,有七名同志被聘任为高级技术职务,有三十三名同志被聘任为中级技术职务,有十七名同志被聘为初级技术职务。
由于我是在1988年被聘为会计员初级职称,按照人事管理规定,没有达到规定年限,所以这次聘任,我不在之列。
每当看到工资表上有些同志的工资不断地往上涨,让我既羡慕,又感到自己很无奈,很悲观。
无论如何,我都没有因为这些而放弃努力,只能怨自己没有考个有面子的大学。但仔细想想,我要比绝大部分农村的同学都没有走出农村,还是感到十分的庆幸,多多少少有一些自豪感。
八月份,经科技厅有关人员牵线搭桥,单位领导与香港一家公司多次友好协商,拟定成立中外合资能源设备材料有限公司,经科技厅党组同意,双方达成了意向书。
九月,单位以书面的的形式正式向主管部门提出成立合资公司的立项申请,很快在申请后的第二天,主管部门以正式文件同意了单位的立项申请。
接着,为了稳妥起见,单位又向主管部门提交了一份成立合资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主管部门认为报告可行,并作了批复。
经与合资方香港公司协商,合资公司董事会由七人组成,我方诗人,外方三人。董事长由我方法人代表担任,由一名负责业务的单位副职为副董事长,单位总工和一位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担任懂事。
当时成立合资公司政府部门要求很严,只有主管部门同意还不行,还必须经过省外经委批复。
批复的条件是,必须有主管部门同意,再提交合资公司经营合同和公司章程。经外经委批复后,最后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下发营业执照,合资公司才算正式成立。
这个合资公司的成立,是我省事业单位第一家与外资企业成立的合资企业,开创了我省事业单位改革的先河,对于科研院所改革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公司的业务主要是利用我们单位的现有技术和研发装备对外出口,扩大国内和国际市场,创造更多经济效益,提高我们单位在国际知名度,对于财政减少的经费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公司办公地址设在我们单位四楼,单位派出一名女职工做出纳员,会计是由合资公司对外招聘的。
公司成立之初,基本没有什么业务,后来,港方利用合资公司的名义,进口了一批日本产的丰田原装汽车,合资公司只留一台客货两用的汽车,其余都被外方在国内自用和销售。
这项业务发生前,外方没有经过我方协商,自行做主,被我方发现后,多次进行交涉,无果。以后,我方对外方的经营进一步加以控制,再也没有发生任何进出口业务。后来,这个合资公司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由于港方单方面超范围经营,并与港方老板长期失去联系,我单位与一九九四年十月与港方终止合同,并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撤销了该公司。
这次合资公司的成立,其出发点是好的,其运行是不规范的,对单位的发展没起到任何帮助作用,最终导致解散。
这次合作,也没有对我们单位造成任何损失,还是比较幸运的。
这次合资公司从成立到撤销,也给我们对外经营敲响了一次警钟,对合资方的了解不够充分,我们单位的技术和设备也没有通过这条渠道对外有所收获,也说明了我们单位的市场经验还很不足,也非常缺乏开展对外业务方面的人才。
从财务方面,由于单位主要用设备和场地作为投资对象,公司每月的财务报表必须向我们单位报送,我们财务部门每月都要实行合并报表,对相关科目进行对冲,或者加计,然后才能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这项工作头一年是由我们科长来作,后三年,科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这是科长对我的信任,也是有意培养我,我欣然接受这项工作,并没有出现任何差错。至到公司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