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熊培云的旅日日记《西风东土》,读到一段有趣的话——
对比日中两国当年的学习态度——当年日本有许多遣唐使,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来学唐朝的东西,有一般人葬身大海。后来,他们也学美国,至关重要的是,日本学习的是强者最好的东西。从“和魂汉才”到“和魂洋才”日本都是有选择地吸收。日本从前到中国学到很多东西,但是没有学中国的宦官和小脚,历史上,日本更没有像中国人那样大吸鸦片。日本的黑船开国与中国的鸦片开国不同,日本是顺势而为,直接得到了好处;而今中国提到鸦片战争,还是浸透在一种屈辱里。
读到这里,我想起了看过的一个材料,说日本也向西方学习过,不仅学习先进的技术,更注重学习其先进的理念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今天,日本在很多领域的技术都是世界上最好的,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师父——欧洲各主要国家。
我又想到了我们的工作。我们单位也经常派人(多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有相当水准和身份的人)出去学习,但效果并不怎么好。年年派人出去学,年年不见有长进。新花样倒是学了不少,但能起到实质作用的却不多。看看都学的什么呀?
我用几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学习的状况——“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一句话,从来没有学到精髓里。学到的都是一些皮毛——怎么干,具体措施,外在形式、细枝末节学得挺像一回事的,有的甚至比本主还像本主。达不到预期效果让我们的头头脑脑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呢?
头脑们就不想想,人家为啥那样做,有什么具体条件和环境,出于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效果。我们这些出去取经的大人们大概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才会出现今天学东家,明年学西家,天天年年都在学,就是从来没有自家的局面。
看来,外出学习,首要的根本的问题是学什么,出发点最重要。别人搞得好的根本原因在哪里,我们要搞搞清楚,而且要明白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欠缺的又是什么,要不然,还没有走多远,就忘了要去的地方。
还有一点别忘了,别人的优秀经验再好,如果不和我们具体的情况相结合,不考虑我们自己的条件,机械照搬,亦步亦趋,那就只有继续走弯路的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