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看有关茅盾的书籍,文章,研究论文,茅盾的伟大人格深深吸引着我。今天我想讲讲我眼中的茅盾。
最先开始看有关茅盾的书籍不是茅盾本人写的《子夜》、《茅盾回忆录》、《我走过的路》等大作,而是看了由金韵琴写的《茅盾晚年谈话录》,这本书里面写了很多体现茅盾日常生活的故事,透过这本书让我更加了解茅盾,茅盾不再是我们这些小人物望尘莫及的,高高在上触摸不到的人物了,原来茅盾与常人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让我重新认识了茅盾,也正是透过这本书让我更加钦佩茅盾,为他伟大人格所折服。
金韵琴为什么会对茅盾如此熟悉呢?原来金韵琴是茅盾妻子孔德沚的弟妻,夫人孔德沚在世时对金韵琴全家照顾有加,孔德沚去世后由茅盾担起了照顾他们的责任。茅盾晚年的时候因为夫人也已去世,儿子媳妇又要上班,晚年的茅盾常常自己待在家里,有些孤单,便邀请已经退休的金韵嫂(茅盾对金韵琴的称呼)来北京住一段时间。而金韵琴刚好退休了,一时间也没什么事情做,想着多年来承蒙茅盾一家的照顾,就同意前往北京住一段时间,顺带照顾一下晚年的茅盾。这一住就住了四个月左右,金韵琴通过这段时间的同住把自己看到的茅盾进行记录,最后就出版了《茅盾晚年谈话录》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茅盾,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大作家茅盾。
因为茅盾《茅盾晚年谈话录》这本书,引起了我对茅盾的兴趣,想要更加了解茅盾这个有着伟大人格的茅盾。随后我看了茅盾本人写的《子夜》,还看了由他的儿子韦滔和媳妇陈小曼写的《我的父亲》和韦滔和茅盾本人一起写的《茅盾回忆录》,《茅盾回忆录》就是由《我的父亲》和茅盾本人写的《我走过的路》合起来的一本书。茅盾一生写的文艺评论,文学评论,论文,小说,期刊不计其数,其中《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
看了这些书之后,我对茅盾有了更深的了解,其中茅盾最让我钦佩的是他的婚姻观。提倡妇女解放,尊重妇女,这一观念体现在他的婚姻上。
茅盾的娃娃亲
茅盾和妻子孔德沚的结合是包办婚姻的产物,他们在5岁的时候就被定下了娃娃亲,是典型的包办婚姻。当时定下这门亲的时候茅盾的母亲陈爱珠是反对的,认为定下娃娃亲不好,孩子长大后万一有自己的想法,岂不是会留下不必要的麻烦,这亲不定的好。可茅盾的父亲不同意,并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原来沈家和孔家因为是世交,两家一直以来都特别要好。茅盾的祖父也能帮茅盾的父亲定下和孔家的一门亲,可等到茅盾父亲他们到了适婚年龄的时候,沈家拿了孔家女子的生辰八字给大师一算,说孔家这女子是个克夫的命,两家知道后就再也没有提过这件事,可如果就这样也没什么,可不幸的是后来孔家那女子因为知道自己克夫,郁郁寡欢,不久之后就病倒去世了,为此茅盾的父亲一直为此很内疚,想着如果自己那一代不可以和孔家定下婚姻,那就让自己的孩子这一辈定下婚姻,也算是对孔家的一种偿还。
茅盾母亲就说:万一两个孩子的生辰八字又不合,怎么办?茅盾父亲略有所思地说:这次不管它,就算生辰八字不合也要定下这门亲,让他们成婚。定这门亲,还发生了一些搞笑的事情。茅盾的父亲拿到孔家送来的女子的生辰八字压根就没看,也没让大师去算,可茅盾母亲拿去算了居然是天作之合,两家大喜。最开心的莫过于孔家吧!因为孔家为了撮合这门亲事,提前把女子的生辰八字都给改了,就这样茅盾就在五岁的时候被定下了娃娃亲。
茅盾的成婚
茅盾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就经过表叔的介绍进入了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工作两年后,茅盾母亲有一次在茅盾回老家后问他:现在有没有女朋友了?茅盾不太好意思地说:还没有。茅盾母亲就说明了这次要他回来的原因,认为茅盾也到了适婚年纪,再次和他提起了当年的娃娃亲,说孔家那边知道茅盾现在也找到稳定工作了,催着说是不是就应该考虑结婚的问题了。茅盾听后有点不知所措,因为一直以来茅盾都忙于工作,压根就还没有考虑过成婚这件事,加上自己一直以来接受了不少新思想,新潮流,提倡自由恋爱新思潮,对于这种包办婚姻本能的有点反感。又因为自己饱读诗书,可和自己定下婚姻的女子却是只识得一个“孔”字,什么都不知道的文盲,恐怕很难会有共同话题。
可是他明白母亲的处境,如果提出退婚,母亲会变得很为难,孔家那边也不会善罢甘休的,这些都只是从自身出发考虑的,最直接让他答应成婚的原因是因为他知道如果他退婚了,在封建婚姻制度下最受伤还是女子,他想如果我不和孔家女子成婚,那还有人会和她成婚吗?如果没有对女子伤害是很大的。为了不伤害孔家女子,他决定和孔家女子结婚。就这样他们成婚了。
就单单茅盾同意和作为“文盲”的妻子结婚就看出他人格的伟大。试想一个饱读诗书的文化人,是多么希望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人会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女子,而不是一个蓬头垢面只识得一个“孔”字的女子,这样的相处注定是枯燥无味的,可茅盾出于对封建婚姻制度下女子处境的考虑,同意结婚,多么伟大的人格魅力呀!
我眼中的茅盾待续……
无戒365无限挑战营第4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