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今天是2019年11月21号,周四
教育很多时候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放之在网红教授戴建业家,也是这样。
戴建业的父亲是民国时期的大学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辈子一事无成,希望儿子什么都行,尤其能干成大事。
戴建业和他弟弟基本是在父亲的棍棒教育下长大,在 被父亲逼着读书的时候,最讨厌读书,在父亲放任他们的时候开始发奋,最终在各自的领域,都有所长。
同样的例子,也出现在戴建业儿子身上。作为中文系教授,戴建业没少逼着儿子从小开始文学熏陶,背古诗、写作文,棍棒教育……最终儿子作文一塌糊涂,数学却一路绿灯,最后成了终生职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1、兴趣不是刻意可以促就。对一个事物由喜欢,到沉迷,到成瘾,并不是能够受外力左右,刻意造就的。只有自己内心对所做的事情产生认同,深度浸入,并获得了愉悦、满足和成就,可以废寝忘食,甚至可以物我两忘,沉迷于兴趣本身就是生命的嘉奖——让生命变得多姿多彩,让生活变得可爱,让时间变得飞速。
2、家庭学习氛围的熏陶。一个家庭有学习的传统和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无疑是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当长辈把一腔热血投入了某一项事业、某一项兴趣,并取得了了不得的成就,有了自我认同的知足和乐趣,这种生命状态,毫无疑问会感染给下一代,也是家族最为珍贵的遗产。
兴趣似乎不可以被选择、不能被设定,而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石一教育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