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简娟
写陈阿娇应该从《长门赋》写起,就像写杨玉怀离不开《长恨歌》,写蔡文姬离不开《胡笳十八拍》。馆陶公主为了失宠的女儿,千金买赋,请大才子司马相如写下了著名的《长门赋》,据传汉武帝看了之后只称赞《长门赋》写得好,并没有因此感动而宠幸陈后。
《长门赋》固然写得好,然而一个薄情才子为一个弃妇写的颂歌,终究没有挽回另一个薄情郎的心。
“错把黄金买词赋,相如自是薄情人。”诗人崔道融如是说。
每每想起陈阿娇,心中总不能释怀。一朵娇贵的牡丹,匆匆凋谢。无情的君王,失宠的皇后,本是常事。但是既然日后注定薄情,为何当初要用那么多青梅竹马的深情款款来衬托此刻的悲哀?早知如此,宁不要那段深情,让我伤了心,却忘不了情,还在日夜期待你会来长门相望。
对陈阿娇和刘彻之间的感情,后人多是同情阿娇,谴责刘彻无情。文人骚客为阿娇题的词甚多,也都离不开一个“怨”字。
望见葳蕤举翠华,试开金屋扫庭花。
须臾宫女传来信,言幸平阳公主家。
——刘禹锡《阿娇怨》
因阿娇被废后被终身幽禁在长门宫,因此《长门赋》变成了《长门怨》: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李白《长门怨》
未央宫中花月夕,歌舞称觞天咫尺。从来所恃独君王,一日谗兴谁为直?
咫尺之天今万里,空在长安一城里。春风时送箫韶声,独掩罗巾泪如洗。
泪如洗兮天不知,此生再见应无期,不如南粤匈奴使,航海梯山有到时!
——陆游《长门怨》
阿娇的遭遇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一种人生无奈的象征,“长门”也成了一个忧郁、失意的代名词,正如王安石的《明妃曲》所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一个被废的皇后,引得文人骚客纷纷为其写诗鸣不平,这肯定是她没有想到的;英明神武的汉武帝,被人嘲讽,成为了薄情寡义的代名词,这一定也出于他的意料。
翻看史料,看刘彻和阿娇情份破裂之前的故事,我突然想起李白《长干行》里的诗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两小无猜,用来形容阿娇和刘彻的情份,一点也不过分。她们确实是那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患难与共的小夫妻,如果阿娇能够生育,金屋藏娇的故事也许就能够一直美好下去。
只是,造化弄人,苦尽甘来的夫妻还未享受胜利的甘甜便分道扬镳,恩、情、爱,统统都被弃。
年少的他们,确实情投意合,也彼此需要。她一出生就荣贵至极,外祖母是权倾一时的窦太后,母亲是窦太后爱女馆陶公主,父亲是汉朝开国功勋贵族世袭堂邑侯陈午,舅舅是汉景帝,这样的一个女子就如同她的名字“阿娇”一样,娇贵无比。她的童年是奢侈尊贵的,太多的光环围绕在她身边,一位端庄美丽、娇贵率真的贵公主,一位有权有势、娇滴滴的美人,嫁给谁都会被人当做宝贝一样捧着,可是她偏偏嫁给了执拗的皇帝表弟。
可以这么说,没有陈阿娇,就没有汉武帝。她成全了他的全部,他却负了她一生。
馆陶公主为讨好弟弟,经常向他进献美女,这引起了太子刘荣生母、骄纵的栗姬的憎恨和不满。因此,在日后馆陶公主向栗姬提亲,表示愿把阿娇许配给太子时,遭到了栗姬的报复和严厉拒绝。这一次拒绝,成就了汉武帝。馆陶公主求亲不成,把目标转移到了四岁的胶东王刘彻身上。刘彻生母王娡是个野心极大又懂得隐忍的女人,对馆陶公主的求婚求之不得。
金屋藏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本来是馆陶公主对不懂事的侄子开的玩笑,说:彻儿啊,你愿不愿起娶阿娇姐姐为妻子啊?年仅四岁的刘彻信誓旦旦地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四岁的小屁孩,他知道什么叫做妻子,只是因为小孩子之间的好感,他喜欢表姐,所以,他夸下海口,要盖座金房子让她住。不懂爱情为何物,金子是何物,他起码还是晓得的。
刘彻和阿娇的婚约成为了西汉政治的转折点,也成了刘彻人生的转折点。有了馆陶长公主这个靠山,刘彻的命运从此逆转。“母以子贵”并不是真理,栗姬低估了馆陶公主这个西汉第一公主的能力,她怎么可能只满足阿娇做一个小小的王妃?馆陶公主转而支持刘彻,在她不断地酝酿和苦心经营中,汉景帝最终废刘荣立刘彻为太子。
刘彻执政初期,经常和窦太后意见相左,窦太后似乎不太喜欢这个孙儿。但是窦太后宠爱馆陶公主和阿娇,有时候针锋相对,固执叛逆的刘彻并不知道怎么消除祖母的怒气。窦太后一生气,就动了换立皇帝的念头。长公主一听,这可了得,赶紧不停地劝说母亲,说刘彻这小子还小不懂事,长大之后会好的,会对您孝顺的。阿娇也在外祖母面前撒娇,说:祖母我只要阿彻,您可不能废了他,没有他我怎么活啊。本来窦太后也只是随口说说,一听长公主和阿娇这般求情哄她开心,转而喜笑颜开,也就不再追究了。
那时候这对小夫妻情投意合,阿娇不仅是刘彻的皇后,更是他的政治保护伞。对这个比自己大近十岁的表姐,刘彻既爱又依赖,虽然她有时候娇惯一点,刘彻并不在意。窦太后实在太喜欢这个外孙女了,再加上陈家和馆陶公主的全力支持,刘彻终于有惊无险地保住了帝位。所以在阿娇被废后,馆陶公主说“帝非我不得立”,确实不是邀功之词。
青梅竹马,却不能相扶到老。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男人成熟了,他看到的却是另一种境界。逐渐长大的刘彻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见,不再是那个对表姐阿娇言听计从的小男孩。男人一旦成功,就喜欢被女人崇拜,喜欢柔情似水的女人。阿娇肯定不是那个懂得崇拜他的人,她天生娇贵,太单纯,性格倔强率直,不懂阿谀奉承和察言观色,刘彻在她眼里还是那个靠她母亲馆陶公主才登上皇位保住皇位的皇帝,她觉得刘彻应该感激她,应该一直对她好,她对人性的判断显然太单纯了一些。
窦太后去世后,汉武帝亲政,逐渐坐稳帝位,独揽大权,此时他再也不用担心窦太后动不动就要废了他,馆陶公主和阿娇在政治上逐渐没有利用价值。他开始反感阿娇的骄横和不肯屈服,再加上阿娇十几年无子,夫妻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废后,似乎是指日可待了。
汉武帝确实是一代枭雄,他给了一个民族前所未有的尊严,他代表的“汉”和李世民的“唐”成为了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但是,他并不是痴情之人,他好女色、多内宠、后宫无数。
后人总认为阿娇是不幸的,他被刘彻所负,被废后幽禁于长门宫内,度完余生。其实纵观武帝一朝后宫,阿娇是最幸运的一个,她是刘彻所有女人中最得善终的一个,正所谓看似无情却有情。
刘彻对女人的心狠手辣和绝情在历代皇帝中是出了名的。卫子夫,和刘彻做了49年夫妻,做了38年皇后,当初刘彻不顾卫子夫生母风流荒淫、出生卑贱,打破“良贱不通婚”的规定,立她为皇后,最后不仅卫子夫自己被逼自杀,连儿子(当时的太子)和孙子都被诛杀。
刘彻宠妃李夫人临死之时不让武帝见其憔悴之容,为了在武帝心中留下她昔日美丽动人的模样,以便将自己的兄弟托付于刘彻照顾。事后,刘彻念及旧情,果然对李夫人兄长李广利百般照顾。想当初,如果刘彻见识了李夫人邋遢憔悴衰老的模样,以他喜新厌旧的个性,该会很快厌弃李夫人,更谈不上什么招魂事件了。李白“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可以作为对李夫人最好的讽刺。
刘彻晚年宠幸钩弋夫人,即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因畏惧外戚专权,竟开“立子杀母”先河,冤杀钩弋夫人于云阳宫,就地下葬。刘彻后宫为他生过孩子的妃嫔,基本都被他逼死或者赐死,他对女人似乎从来没有恩情,只有玩弄和贪恋美色。
阿娇做了十几年的皇后,在一直没有子嗣的情况下还能专宠娇贵十余年,这说明刘彻心里是爱她、敬她的。即使后来被废幽居长门宫,待遇上仍然是皇后级别。资治通鉴上记载,“虽废,供奉如法,长门无异上宫也。”长门宫本是馆陶公主为讨好刘彻建的私家园林,用作皇帝去祭祀先祖时休息的地方,所以长门宫绝对不同于那些被幽禁的皇后和妃子居住的冷宫,既然是献给皇帝的园林,面积不会太小,设施也很齐全,阿娇虽幽居于此,过得仍然是公主般的日子,只是没有人身自由。
至于她被废的理由,巫蛊,想必只是刘彻想出来的一个幌子,真正的原因应该是阿娇不能生育和防患外戚。皇后出生名门望族,自幼经常出入皇后,能不知道巫蛊的下场吗?假如真是因为巫蛊,针对一个诅咒自己的人,以刘彻的个性,是不可能如此善待她的。同样是因为巫蛊,卫子夫和太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对待和自己同眠共枕半个世纪的皇后和亲儿子都下得了手,何况是一个只和自己做了十几年夫妻、没有留下任何子嗣的表姐呢?
刘彻成年之后,渐渐摆脱了对馆陶公主和阿娇的政治依靠,感情也随之变薄。阿娇一直不能生育,馆陶公主势力太大,且和阿娇一样性情骄横不肯屈服,是真正的公主性格。汉朝自吕后以来,外戚专权严重,吕氏、窦氏、田氏外戚的危害让刘彻深恶痛绝。他是一个雄心大志的皇帝,立志铲除外戚,肯定也有对于陈氏和馆陶长公主势力的担心。
毕竟刘彻心里清楚,没有阿娇和馆陶长公主,他坐不上皇帝的宝座。姑姑和表姐,总归是自己的亲人,阿娇一直没有生育,一个没有皇子的皇后在宫中的处境是极其危险的,随时都可能被人谋害。废除阿娇皇后之位,不仅能够防患陈氏家族和馆陶公主等外戚继续干政,从另一个角度看,实际也是对阿娇、馆陶公主和陈家最好的保护,不论刘彻当时是否用心良苦,但是正是他的“无情”使得阿娇和陈家得以保全,大概这就是看似无情却有情吧。
“宫前叶落鸳鸯瓦,架上尘生翡翠裙。龙骑不巡时渐久,长门长掩绿苔文。” 阿娇自从幽居长门宫后,绝情的刘彻再也没有去看过她。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也罢,如其要你怜悯我,施舍你的柔情,不如让你对我绝情到底,这样我就不会在希望中煎熬,又在失望中落寞。我会彻底死心,长门虽寂寞,总比看着你和其他女人缠绵刺痛我的心好得多。我是如此爱你,你作为一代明君,真的毫无察觉吗?既然你不明白妒极是情深的道理,我又何必说出口呢?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阿娇的妒,因为她的爱;刘彻的绝,因为他不懂爱。皇帝不需要懂爱,他身边有太多的女人,都以爱的名义,对他俯首帖耳,他从来只顾享受别人的爱。
阿娇和刘彻,虽然恩情中道绝,却得善终;虽然被负被废,却依然受到和皇后一样的待遇。如果他一直留在刘彻身边,谁能说她就能幸免卫子夫一样的遭遇呢?
卫子夫是阿娇一生的痛,她间接抢走了阿娇的爱人和皇后之位,可是,她却没有阿娇幸运。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伴君如伴虎,陪伴在一个性格怪异的英雄身边,没有人可以永远幸运。
阿娇死于何年,史书并没有记载,只知道她死后与其母馆陶公主刘嫖一起葬于窦太后陵墓侧,陪葬于汉文帝的霸陵。陈阿娇最后是和真正疼爱自己的母亲、外婆和外公埋葬在一起,而不是屈辱地和其他嫔妃一起随便埋在妃园或就地下葬,也算是对她的一种补偿了。
世间事,唯有情字最难解,最无奈。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人心易变,奈之如何?
爱情早以悲剧收场,金屋藏娇还在千古传唱,唱不尽辛酸无奈,唱不尽此恨悠悠。
咫尺长门闭阿娇,近在咫尺,远在天涯。
妾薄命,终生等待君恩顾妾深,为何你,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换了朝代,汉唐的华美雄风都成了如烟往事。又一位失意的诗人,在长安月下,手持酒壶,对月狂舞。却道: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他又醉了,梦里一地锦绣的盛世碎片,轻如烟,薄如雾,慢慢散去。
本文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