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播客,讲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有一段关于死亡:“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次在教给我们这件事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已经知道结果,那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
2023年到现在,两年多,我一直在想这么一段低谷的日子带给自己什么?或者说命运为何如此安排?就如同史铁生在地坛公园一次次的问自己。
今天我突然在想,这样一段孤独走的日子,就是在让中年的自己去走一条路,找到与自己、与这个世界和解的方式。
我纠结于育儿方法是否正确?很怕孩子成长中有自己忽略的地方。这两年无暇顾及她,只能做到基本的看护,因为我连自己都顾不上。也许就因为这样,我反而佛系很多,有的课停了,也没啥,有的事不做,也没什么大不了,不管啥样,这个天塌不下来。孩子是否成才看她的命数,可能上帝最开始已然设定好的,我的焦虑再多也无用。我只需要好好爱她,她难过我陪伴,她有进步我夸奖,她做错我会发火,发火过头我会道歉,心有爱意就马上表达,做一个真真实实的妈妈。
这是我的第一个和解,不一味责怪自己,接受自己不完美,没办法给孩子提供完美的原生家庭,没办法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但我已然尽力。
第二个和解应该是婚姻吧!不敢说已经走出来,至少有曙光。
没有人愿意婚姻破裂,没有人愿意婚姻失败,对方不是坏人,只是不适合我,可能就没有真正爱过我。婚姻里的付出未被看见,也未被肯定,可这就是事实啊!我要学会与这场婚姻和解!接受不爱的事实,然后做好现在的选择。也许,对方也已经尽力,我们确实不适合。这个世界总会有人爱我,这个世界也总会有人讨厌我,不论是爱我还是讨厌我,我都还是我。
第三个和解,就是停止内在对自己评判吧!
工作和婚姻都面临问题,感觉自己没了价值感,做什么都没了劲头,好像一切的能量都消失了。一面是自己的无能为力,一面是对自己的不断唾弃,最看不上自己的就是自己。内耗的原因就是无法接受这样的自己,失败的自己,无意义的生活。
如果自己就是个废物那又如何?如果自己就是躺平又会如何?外在的评价体系是否是构建自我价值的锚点,好像是,但也可以不是。
东方人习惯用社会价值体系来确定自己的存在意义,西方人则更多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有朋友认为生活最大的意义就是见见这个世界,去各地旅游,我究竟想要什么呢?
今天思考,能有新的认知或者想法,能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好像就是自己在意的事,这个是最深层的想法吗?我也不知道,两年多的郁闷碰壁自我内耗,总要有一些东西存留吧。
每个人的中年之路都不同,两年多的意义,我想就是让自己找寻到与自己和解的方式吧!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不过多回头看,不焦虑未发生,只为了这个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