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1965年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医生,其主要作品有小说《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群山回唱》。
1980年,卡勒德·胡赛尼随父亲迁往美国。1993年取得行医执照,1999年开始创作,2003年出版第一部小说《追风筝的人》。曾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约翰·斯坦贝克文学奖等多个奖项,并受邀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
主要内容: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描写人性的小说。小说发生在常年一直爆发战争的阿富汗。阿富汗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宗教歧视,阿米尔家的仆人哈桑就是一个深受宗教歧视的人物,尽管阿米尔的爸爸待哈桑一家如亲人,但依然改变不了外界对于哈桑是仆人的看法。
而阿米尔因为得不到爸爸的宠爱一直对哈桑心怀嫉妒,在一次斗风筝比赛中,阿米尔犯下了不可弥补的错误。他亲眼目睹坏人强暴哈桑的全过程,但是阿米尔没有拯救他,辜负了哈桑对阿米尔的一片真心。
自此之后,阿米尔因为内心的煎熬,后面因为战乱和爸爸逃离阿富汗,搬到了美国。但是很多年以来,阿米尔一直放不下内心的罪恶。多年后阿米尔决定重返故土,只为赎罪。他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了解父辈的恩怨纠纷,知道了原来哈桑是他的同父异母的亲弟弟,而阿米尔也决定克服千难万险把侄儿带到自己身边。
读书感悟:
《追风筝的人》清新自然,以新写实的笔法,诉说着温情与残酷,美丽与苦难,它不仅仅展示了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也展示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史,一个国家的苦难史。这部小说流畅自然,就像一条清澈的河流,却奔腾着人性的激情,蕴含着阿富汗斯坦这个古老国家丰富的灵魂,激荡着善与恶的潜流撞击。因为这部书,让世界了解了一个遭受战火蹂躏的、默默无闻的阿富汗斯坦人,这才是文学的魅力,也是这部小说的艺术魅力。但是这部小说不仅如此,它之所以能够吸引不同民族、国家的读者,撼动读者内心纤细的情感,是因为它讨论了关于人性和人性的拯救问题,这是现代人类面临的共同话题。其实,人性的救赎是这部小说的核心价值。
任何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一旦进入读者视线,就具有了独立客观的意义,不管作者的主观创作有没有意识到那些意义的存在,并不能否认它的客观价值。风筝是该书的灵魂,虽然只在小说的两个地方出现,却蕴含了丰富的意象,风筝可以是爱情、亲情、友情,更是作者对未来希望的象征。小说的精妙之处在于跳出了一般个人与社会前台背景的关系,跳出了人和社会那种互相影响的从属关系,儿子与父亲、人和祖国就像风筝那样,互相挣脱又互相纠缠,逃不出宿命的天空”